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危机及对策
【作者】 刘飞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 276000
【摘要】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就其综合性来说,无论哪一个专业都难以比拟;但就其研究领域中自然经济各要素的深度来说,哪一个要素都有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就其实用性来说,也不及许多专业产生经济效益明显。【关键词】中学地理 教学改革 高考
【正文】
地理学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已有数百年之久。既然它能发展到今天,仍成其为一门科学,肯定有自己的生命力,否则这门科学会被历史淘汰。而一般人,对地理学了解不一定十分全面。地理学什么,有什么用,知道得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高考理科取消地理说明教育部门的一些人对地理学的内容和作用也并不十分了解,这一举措更 加剧了地理学科走入低谷和地理专业产生“危机”的程度。
地理学走入低谷,就社会原因而言不是地理教学改革本身所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但改革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地理学的科教工作者要宣传自己,宣传自己的专业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历史的“专利”。现在似乎一提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其实地理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有自己的立足点,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学在中学教育方面,不仅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还可以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它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对学生进行建设、保卫家乡、热爱乡土的教育;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祖国,进行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和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能使学生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对学生进行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并进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获得关于生产资源分布知识,关于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知识。此外,在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方面的知识的应用上也都 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因为此,地理教育,无论在中学课程中,或在大学为培养地理师资所设立的地理系都没有被砍掉过。无论在中国,在世界其它国家重视程度时有起伏但都依然保留。只要肯定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大学师范地理 专业也定会被受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建设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的强国。在这种形势下,中学教育会强调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而地理教育其重要程度是应当削弱呢,还是应当加强呢?结论是更应当加强。因为地理学来源于实践,也必然要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无论是地理知识教育、地理技能教育、地理智能教育,地理教育中的德育都和实践,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上述种种地理教育更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许多地区,盲目上马了许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重污染小型企业(如小造纸、小冶炼、小化肥、小水泥厂等),它们虽为部分人或局部地区带来了暂时的经济利益,然而却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国家、百姓,以致于子孙后代造成严重危害,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效益。这些小企业经营者及其决策者们多是地理文盲。所以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仅只地理工作者知道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尤其是一些决策者,党政工作者了解,才不致使地理学走入误区。
地理学摆脱“危机”,还要克服不可忽视的自身存在的矛盾,即要解决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特有的环境条件 下地理学如何发展的问题。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就其综合性来说,无论哪一个专业都难以比拟;但就其研究领域中自然经济各要素的深度来说,哪一个要素都有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就其实用性来说,也不及许多专业产生经济效益明显。这是它在今天市场竞争的经济条件下不及其它许多学科之处,在竞争中处于 劣势地位。
地理学究竟要占领哪一个领域?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发展?尤其应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经济建设挂钩?地理学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其研究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偏离方向,应发挥自己的优势,突出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如研究投资环境如何优化,研究资源、人口、环境和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研究区域经济特点,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全球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都能发挥地理科学的优势,体现地理科学综合性与区域性的特点。不少大学地理系更名,就是想要竖起一面改革的旗帜,与经济建设,社会实践挂起钩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便广招生源。其实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地理系叫××系(有的叫“城市与区域信息科学系”,“城镇规划与建设系”,“国土开发与建设系”,“旅游系”等),而在于它的实质。关于地理学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可作专题研究。这里需要认识的是地理科学今天不能仅是少数专业人员掌握的科学的武器,而是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劳动者及中青年,人人都应具有的知识,因而地理科学的发展会激发人们对大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视,而对地理教育的重视也会促进地理科学的发展。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如下若干问题。
1.理科高考不考地理,名曰“克服应试教育、而抓素质教育”,但在当前高考作为学校指挥棒是学生学习主要驱动力的现实情况下,结果是造成学校对地理教育不重视,学生更不重视。有的由于对地理课时的删减,教学计划完不成,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后果而言,高考取消地理,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举措。
2.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许多重要规定得不到落实。如规定高中一年级96学时,平均每周3学时,许多学校每周只开2学时。理由是每周两天工休日,课表排不下,此外还规定高中三年级地理有选修课,实际早已名存实亡了 。
3.知识与理论脱离实际,重知识教育,轻技能、智能教育。教学大纲及教材安排实习、实践活动、校外调查研究活动甚少。反映有关人地关系的上述活动更少。如原大纲中规定阅读课外读物,看地理影片、电视节目,参观天文馆、气象台、自然博物馆、天象观察、气象观测、地震测报、环境监测、野外考察,地理调查等“每年应不少于一次”。九年制初中新大纲在乡土地理部分笼统提出了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但缺乏明确的 要求与规定。
4.师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理论应用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5.大多数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电教设备不足,经费不足,难以安排正常的实习实践活动。
初、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去向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相当一部分是分流就业。无论工作在什么岗位,地理知识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最基本的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职业变动的可能性要比计划经济时期大得多。
任何人都很难说没有面临新的择业的机遇与可能,而具有广博地理知识的人会在新的择业中占一定优势,更容易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当一个好村长、好乡长、甚至是合格的县长、市长,应当说必须具备广博的地理知识与能力,所以如果对中学地理教育不重视,不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是很难达到上述要求的。
地理学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已有数百年之久。既然它能发展到今天,仍成其为一门科学,肯定有自己的生命力,否则这门科学会被历史淘汰。而一般人,对地理学了解不一定十分全面。地理学什么,有什么用,知道得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高考理科取消地理说明教育部门的一些人对地理学的内容和作用也并不十分了解,这一举措更 加剧了地理学科走入低谷和地理专业产生“危机”的程度。
地理学走入低谷,就社会原因而言不是地理教学改革本身所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但改革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地理学的科教工作者要宣传自己,宣传自己的专业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历史的“专利”。现在似乎一提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其实地理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有自己的立足点,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学在中学教育方面,不仅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还可以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它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对学生进行建设、保卫家乡、热爱乡土的教育;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祖国,进行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和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能使学生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对学生进行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并进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获得关于生产资源分布知识,关于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知识。此外,在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方面的知识的应用上也都 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因为此,地理教育,无论在中学课程中,或在大学为培养地理师资所设立的地理系都没有被砍掉过。无论在中国,在世界其它国家重视程度时有起伏但都依然保留。只要肯定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大学师范地理 专业也定会被受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建设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的强国。在这种形势下,中学教育会强调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而地理教育其重要程度是应当削弱呢,还是应当加强呢?结论是更应当加强。因为地理学来源于实践,也必然要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无论是地理知识教育、地理技能教育、地理智能教育,地理教育中的德育都和实践,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上述种种地理教育更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许多地区,盲目上马了许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重污染小型企业(如小造纸、小冶炼、小化肥、小水泥厂等),它们虽为部分人或局部地区带来了暂时的经济利益,然而却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国家、百姓,以致于子孙后代造成严重危害,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效益。这些小企业经营者及其决策者们多是地理文盲。所以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仅只地理工作者知道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尤其是一些决策者,党政工作者了解,才不致使地理学走入误区。
地理学摆脱“危机”,还要克服不可忽视的自身存在的矛盾,即要解决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特有的环境条件 下地理学如何发展的问题。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就其综合性来说,无论哪一个专业都难以比拟;但就其研究领域中自然经济各要素的深度来说,哪一个要素都有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就其实用性来说,也不及许多专业产生经济效益明显。这是它在今天市场竞争的经济条件下不及其它许多学科之处,在竞争中处于 劣势地位。
地理学究竟要占领哪一个领域?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发展?尤其应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经济建设挂钩?地理学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其研究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偏离方向,应发挥自己的优势,突出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如研究投资环境如何优化,研究资源、人口、环境和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研究区域经济特点,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全球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都能发挥地理科学的优势,体现地理科学综合性与区域性的特点。不少大学地理系更名,就是想要竖起一面改革的旗帜,与经济建设,社会实践挂起钩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便广招生源。其实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地理系叫××系(有的叫“城市与区域信息科学系”,“城镇规划与建设系”,“国土开发与建设系”,“旅游系”等),而在于它的实质。关于地理学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可作专题研究。这里需要认识的是地理科学今天不能仅是少数专业人员掌握的科学的武器,而是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劳动者及中青年,人人都应具有的知识,因而地理科学的发展会激发人们对大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视,而对地理教育的重视也会促进地理科学的发展。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如下若干问题。
1.理科高考不考地理,名曰“克服应试教育、而抓素质教育”,但在当前高考作为学校指挥棒是学生学习主要驱动力的现实情况下,结果是造成学校对地理教育不重视,学生更不重视。有的由于对地理课时的删减,教学计划完不成,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后果而言,高考取消地理,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举措。
2.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许多重要规定得不到落实。如规定高中一年级96学时,平均每周3学时,许多学校每周只开2学时。理由是每周两天工休日,课表排不下,此外还规定高中三年级地理有选修课,实际早已名存实亡了 。
3.知识与理论脱离实际,重知识教育,轻技能、智能教育。教学大纲及教材安排实习、实践活动、校外调查研究活动甚少。反映有关人地关系的上述活动更少。如原大纲中规定阅读课外读物,看地理影片、电视节目,参观天文馆、气象台、自然博物馆、天象观察、气象观测、地震测报、环境监测、野外考察,地理调查等“每年应不少于一次”。九年制初中新大纲在乡土地理部分笼统提出了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但缺乏明确的 要求与规定。
4.师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理论应用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5.大多数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电教设备不足,经费不足,难以安排正常的实习实践活动。
初、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去向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相当一部分是分流就业。无论工作在什么岗位,地理知识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最基本的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职业变动的可能性要比计划经济时期大得多。
任何人都很难说没有面临新的择业的机遇与可能,而具有广博地理知识的人会在新的择业中占一定优势,更容易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当一个好村长、好乡长、甚至是合格的县长、市长,应当说必须具备广博的地理知识与能力,所以如果对中学地理教育不重视,不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是很难达到上述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