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初探   

【作者】 尹玉霞

【机构】 山东昌乐县新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检测手段。传统的语文作业机械重复课本死知识的抄写,却忽略了知识的外延与拓展,阻遏了学生的创造力,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如何打破传统,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呢?
  我认为,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多样化原则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二、兴趣化原则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就会出现学生应付了事,作业效率不高,甚至还会有部分学生老是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既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的尽量让孩子感兴趣的作业练习激发学习兴趣,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
  三、层次化原则
  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如对好学生要求不仅能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等学生,要求细致观察、条理清晰、描写较具体。对差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
  但学习能力的先天差异并非一成不变。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经过努力,这种差异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施以科学的方法,分层次设计作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在学习与实践中,我尝试使用了以下几种类型的作业设计:
  一、合作探讨式作业 
     语文学习涉及各学科,各个领域,可谓包罗万象。作业设计应该既要有深度(启迪性、闪耀智慧之光),又要有广度(发散性、联系各科的综合性)。农村学生认识水平相对滞后,视野有限,合作探讨式作业能把语文广度深度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原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为例,教师可以把第四题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分组探讨,参与讨论的学生每人发言,把看法和根据集中记录在一位学生作业本上,呈交给教师批阅。这样的作业是集体智慧结晶,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其二,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口头表达得到训练,反映在作业本上,则是书面表达能力的体现,其三,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一,通过讨论交流开拓视野,如培根所言“讨论使人机智”,知识在碰撞中产生火花,疑惑在探索中得以解决,课堂气氛也得到改善。 
  合作讨论式作业除了在课文“研讨与练习”中筛选外,教师还可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如《藤野先生》一课,布置作业:你如何看待文中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的“爱国”?学生作这道题,就能体现出他们朦胧的人生观。教师应及时引导,对偏激、低靡做法予以纠正,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二、拓展积累式作业 
  语言的积累可以从课堂、课外两个大环境入手;从语言的特点也可以从口语、书面语言入手。人教版语文在每个单元均设置“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版块。农村学生由于接触面狭窄,就需要教师在口语上狠下功夫。 
  口语积累式作业形式多样,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展开训练。利用课前3分钟,让学生轮流进行课前展示,如讲故事、唱歌、演讲、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展示自己的得意作品等等,张扬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参与意识,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正式讲授新课做热身运动。 
  书面语积累式作业范畴更广。组织学生搜集名人名言、诗句、歇后语、谚语、成语、摘抄名著精彩片段等。我们人教版课本设置“综合性学习”就是很好的参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进行新的探索和开发,从而设置有弹性、外延性的作业,拓宽学生的语言范围,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书面语积累式作业还有仿写句子,制作读书摘录卡片等。
  这种类型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并能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学会归纳总结,迁移扩散,形成开阔,囊括四海的思维方式。 
  三、分层渐进式作业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初中学生,两极分化较小学生严重得多,统一作业,导致不少差生作业质量差,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而部分优生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分层作业很有必要。教师必须深入细致了解并研究学生,设计难度迥异的作业。例如,讲授吴均《与朱元思书》前,预习作业如下:A组,文中,写奇山异水“奇”在何处,“异”在何处?B组,找出文中你喜欢的一个句子,做一下品析。;C组,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征?三组题难度系数呈阶梯状,从易到深,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了避免某些学生的惰性,能做C组题的却B组,能做B组的却选做A组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可根据月考或季考测试成绩并结合平时具体表现为分组参照依据。划分要作到心中有数,未能按自己能力选做题的学生,教师在批阅时即可指出,让学生自行调整。同样,部分学生也会选择高于自我水平的题型,教师应在鼓励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攀升。 分层渐进式作业注重因人而定,并兼顾全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胃口选择食品,根据消化能力处理知识。 
  作业设计类型多多,形式灵活,我想,只要教师多用心思,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