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偏远山区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梁东 田恩龙

【机构】 贵州省兴仁县新马场乡贵州省册亨县威旁中心学校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物理学习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如何立足山区,挖掘现有资源,利用地域优势,拓展教学课堂,鼓励自我开发,弥补教具不足,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融于生活”是值得我们每位物理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正文】近年来《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山区初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标准、新理念的落实体现在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化,同时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上。如果教师能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和思维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针对山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困难,本人提出一下几点看法,以供商榷。
     一、山区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弊端
  1、学校师资资源不足
  实施“普九”后学校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新教材内容以实验探究为主,山区初中所需物理实验探究器材和设备还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山区初中各方面的条件与城市中学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工作,山区教师大部分希望调到城市中学,因此山区中学教师短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山区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学生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研究,大多数家长忙于改善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一旦做错事,动撤就打骂,使孩子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对孩子学习和心理方面的的关注远少于城镇学生的家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观念。
  3、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现在的教科书采用的是新课标、新教材,改变了旧教科书严谨、抽象的味道,不仅添加了导入、引言和阅读材料,还包含了小结和复习,但教学内容却删减了很多,主要体现了物理学习的开放性,以及用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的改革更有助于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现在还有很多老师使用过去的老式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就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就是学生把物理知识当做文科一样背诵下来,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这种教学完全不符合《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更达不到《新课标》教学中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二、山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学习兴趣 
  “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但有些山区学生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缺乏钻研精神;有些学生感到自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又由于贫困,许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生主要就是缺失关怀和爱护。这就要求老师必需从心理上,生理上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热情和真诚的人格特质去感染自己的学生,传递阳光心态。教育孩子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克服。经过自身的努力,当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自然就会有学习的兴趣。
  2、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比如期中期末考试复习中,传统的方法都是老师串讲后测试,再讲评。这样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随着科学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丰富教学内涵,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注意利用实验、幻灯、多媒体课件、板画、教师生动的语言,以及图文并茂的插图等精心设计趣味横溢的情趣,刺激学生的感官,牵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实验教学课前准备要创新 
  学生实验课能否开展,开展效果的好坏都决定于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山区中学的实验设备差,实验管理水平低,造成学生实验开展难,即使开展了,都存在诸多 的问题。就其原因,大多数都是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的。怎样的准备才算充分呢?我认为学生实验的课前准备要以课标要求为准,结合学校实际,与时俱进,做到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因此,要求教师要做到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吃透教育方针,全面掌握学校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争取学校及上级部门加大投入,努力自制实验器材以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
  4、做好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物理教师应结合学困生的特点,设计难易适度的起点和教学目标;对难度大的内容进行分解,一步一步引导他们理解、掌握,对重点、难点知识反复分析讲解直到学生掌握;对综合性强的题目给学困生适当的提示,引导他们理清思路,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技巧。对性格、知识能力各异的学生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我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类:一些学生悟性高但懒惰,对这类学生我从心理攻入,稍微施加压力,定时定量检查其学习效果并辅以适当鼓励,给予更大期许;一些学生悟性平平但勤奋,对这类学生,我以鼓励为主,耐心引导,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抓住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到自己能。
  5、利用地域优势,拓展课堂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尽管山区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但山区利于开展物理教学的研究对象却很多,如瀑布、悬崖、河流、桥梁、明涵、发电站、供水塔等。在课余时间,我一一搜集,归案于备课中,结合课程内容,利用山区地域和天气、季节变化情况,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实时实地讲解物态变化及水循环,使其充分感受自然,观察现象,分析发生现象的条件和过程,学培养生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如:学习物质密度,我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大自然中采集不同材质的标本,让学生分组实验,练习天平、量筒的操作方法、步骤,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物质密度知识,明白物质的属性。
  总之,尽管山区中学面临师资不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但有志于从事物理教学的广大教师,却不能轻言放弃。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尽最大限度开发我们现有的实验室与日常生活的实验资源,并因材施教,采用适用于山区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创造条件,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探究精神,并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物理之乐趣,学习之快乐,从而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将来丰富的人生迈出有力的一步。
参考文章:
[1]邓丽平主编.《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2]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新乡、张德启、张军朋.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