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分层教学法对高中物理的影响

【作者】 李现元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丰禾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进行了改进。其中,层次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被广大教师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简单阐述了层次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旨在帮助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物理;优化策略
【正文】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每位学生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也不尽相同。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在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层次教学法是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差异性,从而改善教学模式,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展开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1.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在完成安排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与手段。层次教学法恰恰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方式或难度的教学,使教学真正立足于学生。在使用层次教学法之后,学生主动沟通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从而引发了其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使学生在学习中做自己的主人,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在物理世界中不断探寻,提高自身物理学习能力与成绩。
  2.师生的现实需要。高中学生需要面临高考这一人生关卡,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初中或是小学有很大不同。高中物理课程是理科生学习的重点,大多数学生受到的压力较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老师的压力、家中父母的压力以及自身想要考上好大学的压力。在高压环境中,其学习状态必然会趋于紧张化。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对全班学生进行的教育是相同的,因此在难度上会偏向于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以此来保障升学率。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即成绩更好的学生认为教师教授的内容是自己能够轻松掌握的,反复听几次对成绩提高不会有太大效果,会在学习上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长期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感到无法快速理解,因此新课程在掌握上具有滞后性特征,并且在不理解的部分尚未解决时,教师又会教授新的课程,导致问题越积越多,成绩提高速度缓慢,长此以往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过大,严重时会产生放弃的念头。 
  3.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之前提到,在没有使用层次教学法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的是同一类型的教育,因此存在需求上的矛盾。另外,教师在授课时难免会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就造成对好学生一味地表扬,对成绩较差学生一味批评的状况。在现代化教学中,这种情况对学生情绪的稳定是很不利的。长期处于被表扬状态的学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在学习上逐渐看不起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长期被老师批评必然在心理上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这样一来,班级内的学习氛围会从良好的竞争变为分裂状态,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是不利于成绩提高的。使用层次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成绩分为几种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讲解,让每位学生接受的知识都是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地提高成绩。 
  二、层次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1.明确目标层次。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与新课标下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应该分层次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对难易程度的调整来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以适应学生实际学习水平。 
  例如,课程难度上的分层最好事先进行详细的规划,对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上进行分层,例如什么知识点是需要机械记忆的,什么知识点是需要进行观察能力培养的。对这些知识点的划分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的结构,有利于学习计划的规划。在教学上,要注意层次的划分在理念、记忆、观察、练习上的分层,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合理地进行自我调节,增强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意志上的持久内驱力。 
  2.优化课堂提问。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展开提问时,在分层理念下,应兼顾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并指定学生来回答。例如,在讲授物体运动状态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车实验,通过小车移动的位置以及速度来引入教学课题。提问的难度要循序渐进,例如,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观察小车的移动状态,并尽可能详细地说明物体受到了哪些力的影响;对B层次的学生可以让其做出补充说明,并归纳什么是物体状态的改变,对A层次的学生题目可以适当困难一些,可以设置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加速与力的关系又是什么?”这样一来,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思考的机会,课堂氛围也更为活跃。 
  3.加强课后辅导。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可能会感到困难,但成绩好的学生却能够轻松解决。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后对成绩较差学生进行辅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一对一活动,每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一位或是两位成绩较差学生,在帮助过程中,一方成绩得以提高,另一方知识得以巩固,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对于一些困难题目,教师应该进行课后指导,而不是在课堂上讲解。不然只能够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受教,对其他学生而言是在浪费时间。 
  4.课后作业难度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定不同课后练习来巩固课堂知识接受情况。高中物理试卷分为选择题、实验题以及计算题,由于选择题分值较大,因此教师应保障每位学生在选择题上不会失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首先需要保障学生在选择题上尽量得分,再进行层次的不同设定:成绩较差学生在课后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像一些物理公式、常见物体受力情况分析之类的题目,保障试卷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能够拿到满分。若是在完成基础知识巩固之后还有时间,可以进行一些较困难的题目的练习,并要求其独立完成。成绩中等的学生应将重点放在实验题与计算题上,保障分数尽可能地高一些,同样,这部分学生在做完自己任务之后可以考虑分析较困难题目,在试卷中做出计算题的前几问,让分数更高。对于物理成绩好的学生而言,练习的重点当然是试卷的大题部分,在练习时应注意将问题归类,保障分层作业的有效性。 
  层次教学是目前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层次教学法对教学难度以及教学对象进行分层,能够有效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与成绩。 
参考文献: 
[1]季小亭,李爱华.分层次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16). 
[2]王成.“分层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2008,(10). 
[3]蔡琳辉.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9,(03). 
[4]吴美玲.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