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与运用

【作者】 张明梅

【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民族中学

【摘要】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是英美等国家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本世纪后,这种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最近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鼓励与倡导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由此引起了我国广大英语教育者对任务型教学的推崇与探究,成为语言学习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并得到越来越多的讨论和重视。本文通过笔者平日对英语教学经验的积累,结合业余时间的学习与探究,粗略地阐述了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与运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基本步骤 基本原则
【正文】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的,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最终以获得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效果的一种教学途径。它出自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实践形式。其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它强调学生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即从被动的听众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同时要求教师与学生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是师生协作,学生与学生合作的一种学习过程。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

  1. 前任务(pre-task):前任务就是教师引入任务,即把学生引入需要完成的任务的语言情景中,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状态,触发其完成任务的迫切愿望。

  2. 任务循环(task-cycle):任务(task)—计划(planning)—报告(reporting):就是使学生在任务实现后,能立即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环节。在学习新知识环节中,学生学习的内容的设置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来进行。教师要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教师要把握整体教学效果,并且能灵活变通,适时调度。

  3. 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分析(analysis)—操练 (practice):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后,还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巩固,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为了达到新知识能运用到语言交际的实践中,课堂上师生要互动、学生之间要合作,结合任务,共同进行对话交流等活动,能帮助学生对掌握的新知识起到良好的巩固作用。此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一些活动情景,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让其亲身参与,达到新知识迁移的效果。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新知识迁移,达到活用的关键。教师主要起组织点拨作用,并对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促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

  三、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新《课标准》指出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给学生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参与学习活动。并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习同仁的经验,笔者认为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认为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趣味性原则

  设计的任务要有学生的兴趣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活动能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顺利进行。如角色扮演活动,讲故事,话剧或电影人物的反串等。角色扮演可创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气氛,教师予以点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进行交际;通过这些活动形式让同学间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任务要能够吸引全体学生参加。教师可以把活动

  任务设计成若干种形式,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体现难度的差异性,让学生量体裁衣,根据自身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任务,使课堂活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通过小组讨论有目的地安排各层面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就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他们所选定的任务。活动中教师还必须对课堂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让所有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获。

  3.层次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原则。任务形式要新颖多样,任务内容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以及适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在语言技能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多给予学生帮助,可以适当给出新词或句型。教师要创造不同的任务活动,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的,让他们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去完成任务。

  4.科学性原则

  任务型课堂教学要确保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科学分组,使好中差学生搭配合理,体现帮带作用。分组后,学生在小组内的工作任务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长要协助教师组织和监督任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在明确任务后,组长要安排成员收集资料,共同讨论,统计结果。教师只需要规定任务准备与完成的日期、任务内容、展示形式、展示要求和注意事项。

  5.实用性原则

  任务设计时要提供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和情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运用规律,并结合学生特点,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运用语言。教学任务的设计所采用的材料和话题应尽可能来源于生活或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使所有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想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6.延伸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中,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任务型”教学应有一个多方位的学习环境,可以利用各种学习环境资源。比如,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后作业的完成都是任务在课外的延伸。与此同时,任务的设计也不应该仅局限于课本教学,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协作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强调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参考书目:

  [1]教育部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李楚梅“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实施现状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6.

  [3]沈琴“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