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保护学生自信心
【作者】 田敬爱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中学
【摘要】【关键词】
初中阶段的学生本应该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欲望去参加各种活动,通过各种方式表现自己。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面对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他们没有信心去面对每一件事,对什么事都不敢尝试、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努力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促使其形成主动参与、大胆探索、活泼进取的良好个性。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真诚的赞扬、热心的激励学生。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地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认为自信的孩子是赞扬出来的,“哄”出来的,但赞扬一定要把握好“度”,要恰如其分,必须真诚地发自内心。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学生、赏识学生,每个学生都会很棒。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阻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耐心的指导学生,真心的欣赏学生,热心的赞美学生,能产生极好的激励效果,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多提供尝试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自信心是随着体验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增强的。因此,我认为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都应放手让他们去做。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苏霍姆林斯基对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从不打不及格分数,而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在树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自信时,应降低他们的学习要求,让他们与自已差不多的学生相比。这样他们取进步的机会就大一些,进步可以给他们带来自信,自信也可以让学生更进步。可见我们要在教学中,活动中不断的虚拟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创设的机遇中没有把事情做好,老师就加以指责,甚至挖苦、讽刺,这不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且会跟你对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勇气,找不到良策时,教师既要他们树立信心,又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给他们创造机会,掌握学习方法,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如我在教《贝多芬》这一课时,提出当堂背诵全文的目标,在交流评议中有两位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没有会背,我就给他们创设机会,耐心地期待,使他们当堂完成了背诵任务。从此,这两位学生的课堂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加了。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迷惑状况、遇到困难、思维阻塞是正常现象,教师在学生出现这些现象时,可以尽量给他们创设机会,从点滴的进步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时不能让学生过多地在静态中被动学习,而要让学生的兴趣、内心的需要作为活动的中心点,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情境。如演讲、辩论、表演、学科大赛等,扩大学生交往的范围,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每学期初让学生充分酝酿学期的安排,活动由学生来组织,既锻炼学生的才干,又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一下子提出很高的要求,令学生“望而生畏”,而应从较低要求开始,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品尝成功的“滋味”,然后再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这样有意识地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在活动告一段落或结束时,给予适当的评价。当然,评价的方式并不只限于表扬,可以是使学生能够明确感知的各种形式。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担忧与分心,集中精力面对任何压力和挑战。
三、教师要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低年级学生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训斥会使人产生沮丧,而表扬才会激励人不断进取。人有理想、有信念,能为着一定的目的而生活学习。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好比迷航的船只随波逐流,因而要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多角度评价学生是重要方法之一。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看各学科成绩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这样一来,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在这方面有过许多次的失败,直接导致学生出现情绪、兴趣上的波动,影响学生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就缺乏自信心,缺乏了上进的勇气。因此,我认为在评价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兴趣、工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计算能力、人际关系等等。多角度评价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评价学生,也更能够发现学生的长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教育。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就能更好地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