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自制教具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刘小学 刘翠英
【机构】 山东省昌乐经济开发区于 邮编:262400
【摘要】本文从四方面介绍了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一、自制教具取材容易、经济,有利于人人动手;二、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科学课的趣味性;三、自制教具使实验结果更明显更直观,便于观察;四、自制教具能填补现有教具的空白,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关键词】自制教具 科学 实验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实验教具已跟不上教材变化的需要,很多在教材中已不适用,急需补充新的教学仪器与实验器具,这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的需要。但是新的教具的开发、研制、定型、生产,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相对课本而言,具有较强的滞后性,还不能及时满足新的实验教学的需要,自制教具就成为教师填补这一空白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长期应用大量自制教具的教学实践,感觉到它在搞好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们在长期应用大量自制教具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自制教具取材容易、经济,有利于人人动手
自制教具一般具有取材容易、经济、可大量利用现代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而且制作都比较简单、方便,有利于师生共同完成。这不仅容易做到人人动手实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动手能力及创造精神。
例如:饮料瓶、易拉罐、吸管、小药瓶、泡沫塑料、塑料片等都是师生共同制作自制教具的常用材料。
我们在“水的压力”一课中所研制的水的压力实验演示器,用的就是一些大饮料瓶,瓶盖、粗铁丝等,在“热胀冷缩”一课中用小药瓶配饮料管来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效果就很好,学生们人人都可以亲自实验,以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二、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科学课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极好手段,它对增强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在实验课教学中加入一两个带有趣味性的实验,对于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极其有利的,自制教具正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不用象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它完全可以不拘一格从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中寻找素材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这也是科学教师们经常采用的方法。
例如:在“热胀冷缩”一课中的热喷泉实验,冷喷泉实验;“摩擦起电”一课中的听话的小飞机,“电磁铁”一课中的“电磁隧道演示模型”等,既有趣味性,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含有深刻的科学道理,可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这是怎么回事?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自制教具使实验结果更明显更直观,便于观察。
自制教具一般都是教师针对现有实验之不足而设计制作的。实验结果更明显更直观,学生更容易观察到。
例一:在“摩擦起电”一课中,课文中为证明摩擦后的物体带电,介绍了手拿氖泡接近摩擦过的物体,如果氖泡亮了,就证明该物体带电了,这个实验的立意是很好的,与人们用试电笔检测日常生活中的电联系起来,只要氖泡亮了就证明有电;但是摩擦过的物体所带静电一般都很少,氖泡接近时只微微一闪就没有了,如果环境亮度再大一点,就很难发现这一微小的闪光。因此这个实验如要做得成功,其中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越黑,观察的效果越明显。然而一般学校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即使挂上黑窗帘,教室内仍不是很黑,就不能达到预计的效果,尤其是在做公开课时更是如此。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我们采用了局部黑暗代替整体黑暗,把氖泡卡在了黑色胶卷盒内,两端焊出两个短金属棒。实验时指导学生捏住一个金属棒,并将胶卷盒扣在一只眼上,然后将摩擦过的带电体接近另一个金属棒,学生们很容易就观察到了氖泡的微小闪亮,实验时学生们兴趣非常浓,几乎把身边所能找到的物体都拿来摩擦一下,试一试是否带电。自制的教具既巧妙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们研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自制教具能填补现有教具的空白,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自制教具可以较好地填补现有教具的空白,易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实验效果更好,让实验课上得更精彩。
例如:了解空气一单元有个实验:称一称空气,说明空气有质量的。教材中实验的做法是在一根小木棍的两头各挂一个充气大小一致的气球,然后用针刺破气球,从而棍子失去平衡,说明空气有质量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轻飘飘的,但是空气是有质量的,这一知识对于学生以后理解大气压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教材中的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膨胀了的气球所受到的空气浮力,会完全掩盖空气有质量的物理事实,好比在水中去称水。另外,当我把气球用线栓住挂在棍子的两头时,由于气球受到的空气浮力较大,棍子动荡不安,好不容易才会停止摆动,用小针去刺破气球时,尽管气球皮上贴有透明胶,可是我在上课时,连刺破三个气球,都发出很吓人的爆炸声,并且,气球炸破后,小棍子又要动荡好一阵,影响学生对实验的观察。
我想到了做这样一个装置用来称量空气的质量,就是找一个496毫升的矿泉水瓶,在瓶盖上钻一个小孔,安装一根连上橡胶导气管的玻璃管,用502胶水密封好小孔,先把瓶子里的空气用力挤出大部分或者用两用气筒将空气抽出,将橡胶导气管打好结,不让外面空气进来,用实验室的天平称其质量是27.1克,天平的精确度为0.1克,然后用两用气筒用力往瓶子中充气,充气30多次,又把橡胶导气管打好结,不让瓶内压缩的空气跑出去,再用天平称其质量为27.8克,两者相减得数是0.7克,就是打气筒压入空气的质量。如果充气次数更多,或者改用容积更大的塑料瓶,称出的空气质量就更大。这样,很能证明空气确实有质量,实验结果直观。
总之,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意的科技活动,是一种能体现教师智慧和灵气的活动,是为了解决实验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做的。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实验教师具备这种自制教具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我们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创新意识,让研制和完善自制教具工作成为实验教师一个永恒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