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督政与督学并举,深化以素质教育

【作者】 宋正凯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福泉继承发展了前些年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果,以构建督导评估机制为抓手,督政与督学并举,深化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区域性教育综合改革,基本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区域性终身教育模式,提高了福泉人口的整体素质。
一、准确把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构建督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不能就基础教育抓基础教育,应把基础教育放在整个区域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中加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要从有利于形成终身教育的框架体系、有利于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为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来为基础教育准确定位。当时,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同时认识到不能就事论事抓基础教育,而要进行
教育综合改革。
  在制订有关教育改革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实施素质教
育,不仅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而且是使素质教育贯穿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努力使德智体美等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
要工作;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在考试评价、课程教材等领域要有大的突破,而且需要在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配套;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而且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任务,也是一项关系全局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构建督导评估机制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与实施素质教育相吻合的监督、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督政为重、督学为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 九五”期间努力构建督政与督学并举的督导评机制,深化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区域性教育综合改革。《福泉市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正是进行督政与督学的基本依据。较为完整的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区域性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督导政府机制,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氛围
通过建立督导政府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氛围。福泉市人民政府先后多次修订了《福泉市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履行教育法规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各有关职能部门签订实施教育法规目标责任书,并定期进行综合督导评定。从而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抓住了地方政府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该承担的政府职能为重点,突出了教育地位、教育投入和教育工作的管理,保证素质教育思想的导向、教育经费的增长和镇政府各有关部门教育执法职责的到位。镇级督政制度保证镇政府自觉履行“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职责,调动了镇人民政府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了镇人民政府管理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三、建立督导学校制度,促进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建立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学制度,充分调动了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促进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向托幼一体化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在督导学校的内容上,突出抓德育的实效性、教学常规管理、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抓德育的实效性。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加强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和研究,落实德育的主导渠道地位;强调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加强仪式教育,对学生进行精神感召。
———二抓教学常规管理。根据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修订了《福泉市中小幼课堂教学工作规程》,从备课、上课、作业处理、辅导学生、学业评价以及教研活动等各个方面对各科教师提出了基本要求。《规
程》的颁发,为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基本标准。
———三抓课程教材改革。首先组织教师学习《 课程标准》,在教师中打好二期课改的思想基础。
———四抓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几年来,我市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中老年骨干教师教学展示、学科带头人教学观摩、区外特级教师来福泉进行教学示范、中小学教师教学风采展示以及评选最
佳课堂教学模式等活动,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四、完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年度考核机制,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深化对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年度实绩考核和对教师的学年度工作业务实绩考核是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校长职级制、校级副职聘任制、党政干部述职民主评议制、校级协理员制、教师职务聘任制、教师岗位结构工资制、教师考核末位调整制等, 项制度,为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而要实行这, 项制度,最关键的一步棋是要搞好对学校党政干部和教师的考核。有了一个权威科学的考核结果,就能保证有关制度的顺利实施。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制度逐渐成熟。
    ———进一步完善了校长负责制。中小学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了加强,校长能够依法行使职权,教代会"工会#能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按照“ 脱钩、分类、转制、搞活”的思路,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逐步淡化中小学校及校长的行政级别,建立具有教育特点和符合中小学校长实际的管理制度,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实行基层单位行政副职聘任制。推行评议聘任、选拔聘任、招考聘任、推荐聘任等形式,打破了干部“ 能上难下”“ 变相终身制”的局面。
     ———完善党政干部述职民主评议制。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一次接受教代会扩大会议的述职民主评议,考核结果与年度奖金、聘任使用挂钩。
———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不达标教师分流到职员和工勤岗位上;在竞争上岗中落聘的教师,或安排在本单位职员、工勤岗位,或介绍到师资紧缺的学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继续以督导评估机制为抓手,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区域性教合改革的理论体系,以理论指导实践。特别在督政上要进一步强化,在督学上要深入到教育教学第一线,对学生的评价一步完善,努力为实现“ 一全四高、整体提高、特色纷呈”宏伟目标提供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