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克服两极分化现象的策略

【作者】 张和成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北岩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几乎是每个老师都无法避免的问题,这既是令教师和家长十分头痛的一个问题,又是一项非常细致、特殊、难做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每个学校的良性发展,而且它破坏了教育平等的原则,不符合教育的基本精神。所以迫切要求我们老师做出更大的努力,避免这种现象加重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在刚升入初中时,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堂等都充满了好奇,也充满着极大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容量的加大,有的同学适应环境的能力又有点弱,开始与别的同学拉开了距离,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对于历史课堂来说,七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是很感兴趣的,因为里面有很多的历史小故事,但随着需要识记的知识越来越多,有些同学开始失去兴趣和信心,不思上进,导致成绩直线下降。
  我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充分发挥历史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并结合历史课程图文并茂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努力创设历史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学习。例如:我在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先用歌曲《十送红军》导入新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讲到红军长征路线时,我也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动态的形式将长征过程中经过的地方展示出来,并且让一位优秀生和部分后进生上台操作展示给同学们看,当时很多同学表现非常积极,都希望上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对这一知识点也有了动态的认识,脑海中对长征路线在书面方式和地图上都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在讲到长征精神时,我展示大量红军遇到的艰难困苦的图片和资料,学生看完后有感而发,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了记忆。
  二、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实行分层教学。
  客观的说,应该承认,学生学习智力上是有差异的。表现在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诸方面各不相同。也存在对学习的认识、态度和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就逐渐暴露出来。为此,我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克服教学上的“平均主义”和“一刀切”。立足于中等生。在课堂提问,课堂训练,作业布置等方面,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1、首先,我充分了解了所教班级的学生,对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每班都分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按照历史成绩确定出序号,每个小组6个人左右,1号学生为组长,2号学生为副组长,并将每个小组分为三层,1、2号为A层学生,3、4号为B层学生,5、6号为C层学生。通过观察,这三层学生分别具有以下特点:
  (1)A层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有一定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小组活动中能起领导、组织的作用。  
  (2)B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能力,但需要通过一定的提示,但其中有一部分也能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  
  (3)C层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极其薄弱,课堂参与意识不高,需要老师和同伴的帮助。 
  2、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法和要求。
  (1)课堂提问方面,我在备课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问题,上课时,我根据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并适时的对其进行表扬,让他们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
  (2)课堂训练方面,分层指导练习。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层训练和指导,课堂练习也进行了分层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在数量、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对A层学生的练习高标准、严要求;对B层学生的练习具体指出错误所在;对C层学生的练习尽量面批面改,有时也会让学习组长对C层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的学习,又锻炼了优秀生的能力。
  (3)作业布置方面,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发展,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如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我会布置一些基础性较强的问题作为必做题,再加上一些锻炼分析理解归纳等能力的题目为选做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又有的练习和巩固。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通过分层教学,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了不同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充分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战胜困难后成功的愉悦。从而慢慢提高了后进生的成绩,缩小了差距。
    三、用爱心和尊重换取学生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 “亲其师方可信其教”。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我在教育教学中面向全体,不管成绩优劣,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提问和课下作业布置和检查方面。以博大的师爱,感染学生,引导他们走健康发展之路。
  其次,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特别是与学困生之间的交流,包括生活、学习、思想等各个方面,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在这方面,要有足够的耐心、坚定的恒心以及适当的方法。在课下,我先找一些比较了解的学生,向他们了解其他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情况,然后针对了解的情况制定谈话方案,再适时的找时间多和这些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根据不同的情况再制定下一步的方案,也鼓励一些优秀生多和这些同学交流,直至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