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努力打造小学计算机高效课堂

【作者】 黄国春

【机构】 贵州省册亨县岩架镇弄应小学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作为教师,我们很有必要把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让他们从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期待尽早有一天能正确地使用计算机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笔者根据自己最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同行们分享。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高效
【正文】


  诚然,我们的学生确实应该学习计算机,但学什么,怎样学呢?我们一贯主张吸收国外一切有用的经验,但别人的经验绝不能替代我阿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站在别人的肩上,其目的是要有所作为。计算机教育是前无古人的事,世界各国都在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和民族特点,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研究和试验,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只有对别人的论点、主张进行深入的探求和思考,才能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1、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以及探索积极性的源泉。因此,教师若是想更好地开展具体的计算机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入手,促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其积极融入课堂讲解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计算机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小段视频,视频很短,但却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如此,就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为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游戏教学法进行键盘操作和指法练习
  计算机教学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教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比如,要学习计算机首先必须学会使用指法,而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但作为一项基础的基础,不学又不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指法的兴趣呢?我们创设了一种游戏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首先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让学生比较拼音字母和键盘上英文大写字母的区别。并用FLASH课件演示键盘字母和手指的关系。学生看到色彩鲜艳、生动逼真的卡通形象,很快就对键盘和拇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我们通过一些键盘练习软件,进行键盘游戏,让同学们玩游戏,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让同学们比赛,哪个的键盘游戏准确度更高,还给比赛的优胜者发一点小奖品。这样同学们学习键盘指法的积极性就很快得到了提高,当然,指法也就很快熟练了起来。
  3、抓住特点,通过联想,加深记忆
  在计算机教学中,抓住计算机本身的固有特征,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联想,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往往会取得一些较好的效果。如讲授“几个重要键的作用”一节时,先提出:空格键、转换键键面上有什么特征?然后再通过和学生谈话,让学生抓住空格键键面上没有任何字符的特点,记住按下空格键,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产生一个空格,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输入空格。同样抓住转换键键面上有向上的箭头,联系到转换键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输入上标符号。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计算机的实际应用
  计算机是人类的智力工具,小学生应尽早掌握这个工具。小学生没有必要去学习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它的发展史,主要应该把计算机作为工具,用计算机学习写字、画图、音乐、以及用计算机学习数学、语文、自然、英语、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并利用计算机开发智力和培养创作能力。所以小学生学习计算机只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操作,会使用多媒体学习软件,让计算机能够成为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帮手,这就达到了我们计算机教育的目的。
  5、将抽象的语言通俗化
  计算机语言比较抽象,如果完全使用计算机语言来授课小学生便不容易理解,并且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讲课时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计算机的构成时会讲到CUP、显卡、声卡、内存等,如果按照它们的定义如“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它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件。此外,还包括若干个寄存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这样的讲解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构成,容易造成概念的循环解释中。因此笔者在讲什么是CPU时会打一个比方,将CPU比喻为人的大脑,它可以控制整台计算机的运行同时又能将计算机运行的结果存储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就对CPU的功能有了直观的理解。
  6、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由于家庭环境、教育经历、学习习惯等因素的不同,小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呈现出较强的差异性特征。这就要求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并针对不同的学生人群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
  就拿我自身来说吧,针对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我会侧重于向他们布置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完成的课后作业,一来可以帮助他们巩固自身的计算机学习基础,二来还可以促使他们逐渐树立起学好计算机知识的信心与坚定意念;针对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则会向他们布置一些难度稍大些的题目,旨在帮助他们不断开阔视野,促进其计算机综合素质的更好的发展。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人群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7、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合作已经成了现代社会一种必不可少的人的素质,没有合作能力,简直是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在鼓励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培养学习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据情况把班级分为若干小组,将班级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列为“小专家”,让小专家进行巡回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经掌握学习内容。这种合作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8、提倡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认识科学本质,培养学习能力,锻炼自身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而不是仅仅记住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是一个权威置,仅仅只是位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学生则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许多学生没有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只会死忆和不求甚解的学习已有知识,不会举一反三,更不用说进一步的发散、创造。如此必学生思维必将弱点更加突出,形成单一刻板的思维,缺乏创造性。因此,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已有思维定势,大胆提问,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来解决问题,近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不同的教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诠释,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教学方法,这里只是我自己在教学中一些肤浅经验的总结,不过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一定能够找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邸炜亮.小学计算机教学策略之我见[J].学周刊,2012(7).
[2]孙伟.浅议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策略.《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