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激趣方法
【作者】 李灯永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利辛高级中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激趣方法 积极性 主动性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高中政治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政治老师要寻找各种途径和方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学习。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或教学效果不佳,就是因为课堂上教师偏重于教,如一些教师只知讲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条条框框,教学方法呆板、陈旧,没有新意。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促使学生按照预定的目标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可见,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同样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会收获不一样的教学结果。高中政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授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怎样激发高中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激趣方法。
一、使用幽默激趣法
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运用教育幽默就要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材。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
1、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插图大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比如高一《思想政治》(上)中的“一哄而下”、“产品一炮打红”、“背后铲球”等等,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想象,促使学生去探索,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2、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歇后语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信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如讲教条主义的危害时,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3、生活中的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心运用。如在讲述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时可以运用一句顺口溜:“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
此外,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创造幽默。例如“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一格言人人皆知,把它改变一下,就会产生幽默创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电教媒体激趣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事物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像,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三、实验操作激趣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时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在放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让学生观察竹筷是直的还是曲的。学生观察到此时的竹筷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观察,原来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哲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寓言典故激趣法
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故事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
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五、诗话激趣法
诗话可以使干巴枯燥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如在讲述实事求是的内容时,我讲了这么一段诗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次同他的老师一起郊游,行至一条小河的桥头,发现一具女尸,他的老师信口吟道:“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问老师:“老师怎么知道那女子十六岁呢?你又怎么知道她是被风吹落的呢?老师你还看见她的三魂七魄在水面上游荡吗?”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说:“你看呢?”郑板桥便吟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两首小诗,谁优谁劣,不辨自明,重要的是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的哲理自然而然印在学生脑海里。
六、以时事作为激发兴趣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看教师如何把学生引进教学情境之中。而一个新鲜的时事热点材料往往能做一个良好的开场,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增加课堂的感染力。政治课的内容以理论为主,因而容易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走神或是感觉枯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继续照本宣科讲理论是丝毫没有意义的。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要懂得适时穿插时事话题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找些学生感兴趣的时事话题,既能让他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让他们保持课堂积极性。但是,所选的时事应该与教学上课的内容相符和。根据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出最适合的热点新闻,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比方说,如果要教授的内容是“国家主权”,就以钓鱼岛为例,说明国家的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七、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增加兴趣
任何知识都是来自于身边的现实生活的,政治也不例外。政治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科目,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因而对其产生距离感,不愿去主动接触。政治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放在首位,因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感到政治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将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的热情,所以,教师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着手,将他们引入政治世界。比如说,本人之前在七宝中学听课时,课的内容是“走进人大制度”,老师就是从七宝一路公交车的开通入手,让学生们了解人大制度就在自己身边的。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很多,正所谓“教无定法”,但“教而有法”,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科教学改革也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