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农村留守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调查及转化策略浅谈
【作者】 张喜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面向全体。而学困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关键词】学困生 调查 原因 转化 策略
【正文】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正确面对不同差异的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对数学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学困生更应特别关注。下面就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深入调查,了解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调查对象是甘肃省张掖市农村初中生,调查人数为500人。
一、?内部原因
调查
问题一:数学学习中你会出现以下情况吗?(可多选)
A. 看到数学书就烦(157人) B.上数学课无精打采(203人)
C.数学作业马虎应付,不认真完成(247人) D.学数学无明确目标(298人)
问题二: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从不主动另作或另看其他数学作业。
A. 是(277人) B否(223人)
问题三:
???原因一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
问题一:觉得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
A.是(217人) B.否(283人)
问题二:数学老师提问时,从不举手,即使觉得自己会也不敢,害怕答错。
A.是(241人) B.否(259人)
问题三:你在数学上的自卑忧虑情绪会影响你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和生活吗?
A.会,有一点(104人) B.会,一般(176人) C.会,影响很多(173人) D.完全不会(47人)
?原因二 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这部分学生数学思维僵化,难以吸收和消化新的数学知识,导致数学学习的信心不足,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 学生自暴自弃、意志薄弱、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缺乏自信、沉迷于玩闹。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调查
问题一:做作业时急于快点完成,至于解题方法是否最佳根本不考虑。
A是(247人) B.否(253人)
问题二:老师讲过或自己做过的题目都会了,可换个形式就不会了。
A是(274人) B.否(226人)
问题三:你能基本记住数学公式、法则、定理等,但对来龙去脉不甚清楚。
A.是(233人) B.否(267人)
原因三 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调查
问题一:做数学作业时,遇到较难的题目,要么去看一下同学的要么就放下等老师上课讲,不愿独立思考或及时请教。
A.是(207人) B.否(293人)
问题二:数学考试前你会猜题押题吗?
A.会(211人) B.不会(289人)
问题三:你与同学交流只是为了获得答案或对对答案比比分数。
A.是(199人) B.否(301人)
原因四 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考试依赖运气,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调查
问题一:你认为你小学数学学得怎样?
A.学得好(106人) B.还可以(172人)
C.模棱两可(143人) D.就没学懂,知道的都是死记硬背(89人)
问题二:你感觉初中的数学与小学的数学难度跨越大吗?
A.跨度太大(177人) B.有跨度,但不大(246人) C.属于知识过渡(77人)
问题三:学初中数学与学小学数学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A.不像小学数学一看就懂(156人) B.记下容易忘记(243人) C.知识内容多(101人)
原因一 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致使初中数学学起来显得较吃力。
调查
问题一:到初中后你通过多长时间才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
A.1-2周(166人) B.1-2个月(257人) C.一学期(67人)
问题二:适应初中数学生活过慢的原因是什么?
A.初中数学较难(173人) B.初中数学涉及的东西太多,作业太多(154人)
C初中课程加多,应付不了(173人)
问题三:你的一天初中生活主要都干些什么?
A.基本以完成作业为主(148人) B.除了学习在不干其余的事(266人)
C.除了学习还搞一些学习外的活动(86人)
??原因二 教材的原因。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调查
问题一:你是否是留守儿童?
A.是(368人) B.否(132人)
问题二:你的父母亲一年在家和你相处的时间你认为如何?
A.天天在一起(47人) B.周末在一起(75人) C.一月见一次(83人) D.半年见一次(144人) E.一年见一次(110人) F.没在一起几年了(41人)
问题三:你对社会上出现的网吧、游戏厅等向往吗?
A.向往(125人) B.不向往(186人) C.不清楚(189人)
问题四:你厌恶社会上出现的花花绿绿、形形色色的大量的不良现象及不良影视作品等厌恶吗?
A.厌恶(297人) B.不厌恶(143人) C.不清楚(60人)
原因三 社会社会大气候和家庭关爱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部分学生生活在单亲或?不和睦的家庭中,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心里压力大、痛苦自卑、因而学习情绪低落。部分学生看到社会上许多人没有文凭、没文化但致富经念的好同样能挣大钱,而很多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再加上周边网络的吸引,不少学生迷恋网吧,无精力学习,产生厌学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调查
问题一: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和数学老师?
A.活跃的引导学生讨论进行(325人) B.死板的老师包办(61人) C.无所谓(114人)
问题二:在数学课上,你不会解答或解答错误时老师的习惯做法是
A.引导寻找思虑(154人) B.批评与讽刺(193人)
C.惩罚(77人) D.留给课后思考或其他(73人)
问题三:在数学课上,当受到老师的表扬时,你的感受是
A.心情愉快,学习情绪高(255人) B.有较好的学习情调(179人) C.无所谓(66人)
问题四:如果你因解答或回答错误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惩罚时,你的感受是
A.今后加倍努力(103人) B.情绪低落,甚至对这门课散失信心(214人)
C.想于老师理论(148人) D.无所谓(35人)
原因四 老师的原因。老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潮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层次性,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这一层次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的挫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对症下药,制定学困生转变的策略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通过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那么就会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就针对上述的调查总结,对症下药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灵活多样的课堂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从而获得成功体验。①课堂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多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完成后及时表扬,克服学生的心里畏惧感。②作业批改时多附加鼓励性的评语,并尽量对学困生采用面批方式。③适当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单元测试题或让学困生参与编拟数学试题。这样命题方式破除了考试的神秘感及引起的焦虑感。体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原则。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 ? 2.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提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首要的任务是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因为自信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第一要诀。做为老师,尊重学困生,让他们坚信,正常人的大脑发育因遗传而形成的智力差异是不大的,决定因素是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每个学困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他们最需要老师的关爱与鼓励。哪怕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问候。我常对学生说:“我们班没有笨人,每个同学都是聪明的。”从心里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尽力扑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当他们学习受挫成绩不佳时,不说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而多用关心的态度,用“放大镜”寻找他们的优点:如卷面清楚,书写正规,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并趁机帮学生总结学习失败的原因,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一旦发现有些微小的进步,便把握机会,当众表扬。
??? ?3.加强学法指导。学困生看来数学是既抽象,又枯燥的。因为他们付出了很多精力,又很勤奋地进行学习,却长时间不见效,对学习几乎丧失信心。究其原因,是他们陈旧低效的学习方法所致。?因此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改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方法 。
???????? 4.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困生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 ?6.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多方合作,齐心协力为学困生转化创良好的条件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在生活中要多与学困生交朋友,以诚相待,缩短与学困生的心里差距,多与同一级部的其他任科老师交流,与他们一起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情感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数学差生在数学学习中受其家庭背景,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为从根本上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我每学期都抽一定时间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学生在家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讨对学生进行转化的措施,如:有一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我采用同龄共振法,找一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其谈心,对其进行感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该生喜欢打篮球,我便组织班级篮球队并让其参入,转移该生注意,让其逐渐淡忘游戏,转心于学习。当然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负面教育也是很大的。我利用每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的非主流文化思想,文化行为,充分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 总之,学困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与学习过程并存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关注这一现象,势必有相应的策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深入调查,了解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调查对象是甘肃省张掖市农村初中生,调查人数为500人。
一、?内部原因
调查
问题一:数学学习中你会出现以下情况吗?(可多选)
A. 看到数学书就烦(157人) B.上数学课无精打采(203人)
C.数学作业马虎应付,不认真完成(247人) D.学数学无明确目标(298人)
问题二: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从不主动另作或另看其他数学作业。
A. 是(277人) B否(223人)
问题三:
???原因一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
问题一:觉得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
A.是(217人) B.否(283人)
问题二:数学老师提问时,从不举手,即使觉得自己会也不敢,害怕答错。
A.是(241人) B.否(259人)
问题三:你在数学上的自卑忧虑情绪会影响你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和生活吗?
A.会,有一点(104人) B.会,一般(176人) C.会,影响很多(173人) D.完全不会(47人)
?原因二 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这部分学生数学思维僵化,难以吸收和消化新的数学知识,导致数学学习的信心不足,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 学生自暴自弃、意志薄弱、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缺乏自信、沉迷于玩闹。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调查
问题一:做作业时急于快点完成,至于解题方法是否最佳根本不考虑。
A是(247人) B.否(253人)
问题二:老师讲过或自己做过的题目都会了,可换个形式就不会了。
A是(274人) B.否(226人)
问题三:你能基本记住数学公式、法则、定理等,但对来龙去脉不甚清楚。
A.是(233人) B.否(267人)
原因三 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调查
问题一:做数学作业时,遇到较难的题目,要么去看一下同学的要么就放下等老师上课讲,不愿独立思考或及时请教。
A.是(207人) B.否(293人)
问题二:数学考试前你会猜题押题吗?
A.会(211人) B.不会(289人)
问题三:你与同学交流只是为了获得答案或对对答案比比分数。
A.是(199人) B.否(301人)
原因四 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考试依赖运气,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调查
问题一:你认为你小学数学学得怎样?
A.学得好(106人) B.还可以(172人)
C.模棱两可(143人) D.就没学懂,知道的都是死记硬背(89人)
问题二:你感觉初中的数学与小学的数学难度跨越大吗?
A.跨度太大(177人) B.有跨度,但不大(246人) C.属于知识过渡(77人)
问题三:学初中数学与学小学数学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A.不像小学数学一看就懂(156人) B.记下容易忘记(243人) C.知识内容多(101人)
原因一 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致使初中数学学起来显得较吃力。
调查
问题一:到初中后你通过多长时间才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
A.1-2周(166人) B.1-2个月(257人) C.一学期(67人)
问题二:适应初中数学生活过慢的原因是什么?
A.初中数学较难(173人) B.初中数学涉及的东西太多,作业太多(154人)
C初中课程加多,应付不了(173人)
问题三:你的一天初中生活主要都干些什么?
A.基本以完成作业为主(148人) B.除了学习在不干其余的事(266人)
C.除了学习还搞一些学习外的活动(86人)
??原因二 教材的原因。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调查
问题一:你是否是留守儿童?
A.是(368人) B.否(132人)
问题二:你的父母亲一年在家和你相处的时间你认为如何?
A.天天在一起(47人) B.周末在一起(75人) C.一月见一次(83人) D.半年见一次(144人) E.一年见一次(110人) F.没在一起几年了(41人)
问题三:你对社会上出现的网吧、游戏厅等向往吗?
A.向往(125人) B.不向往(186人) C.不清楚(189人)
问题四:你厌恶社会上出现的花花绿绿、形形色色的大量的不良现象及不良影视作品等厌恶吗?
A.厌恶(297人) B.不厌恶(143人) C.不清楚(60人)
原因三 社会社会大气候和家庭关爱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部分学生生活在单亲或?不和睦的家庭中,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心里压力大、痛苦自卑、因而学习情绪低落。部分学生看到社会上许多人没有文凭、没文化但致富经念的好同样能挣大钱,而很多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再加上周边网络的吸引,不少学生迷恋网吧,无精力学习,产生厌学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调查
问题一: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和数学老师?
A.活跃的引导学生讨论进行(325人) B.死板的老师包办(61人) C.无所谓(114人)
问题二:在数学课上,你不会解答或解答错误时老师的习惯做法是
A.引导寻找思虑(154人) B.批评与讽刺(193人)
C.惩罚(77人) D.留给课后思考或其他(73人)
问题三:在数学课上,当受到老师的表扬时,你的感受是
A.心情愉快,学习情绪高(255人) B.有较好的学习情调(179人) C.无所谓(66人)
问题四:如果你因解答或回答错误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惩罚时,你的感受是
A.今后加倍努力(103人) B.情绪低落,甚至对这门课散失信心(214人)
C.想于老师理论(148人) D.无所谓(35人)
原因四 老师的原因。老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潮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层次性,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这一层次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的挫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对症下药,制定学困生转变的策略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通过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那么就会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就针对上述的调查总结,对症下药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灵活多样的课堂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从而获得成功体验。①课堂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多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完成后及时表扬,克服学生的心里畏惧感。②作业批改时多附加鼓励性的评语,并尽量对学困生采用面批方式。③适当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单元测试题或让学困生参与编拟数学试题。这样命题方式破除了考试的神秘感及引起的焦虑感。体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原则。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 ? 2.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提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首要的任务是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因为自信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第一要诀。做为老师,尊重学困生,让他们坚信,正常人的大脑发育因遗传而形成的智力差异是不大的,决定因素是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每个学困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他们最需要老师的关爱与鼓励。哪怕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问候。我常对学生说:“我们班没有笨人,每个同学都是聪明的。”从心里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尽力扑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当他们学习受挫成绩不佳时,不说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而多用关心的态度,用“放大镜”寻找他们的优点:如卷面清楚,书写正规,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并趁机帮学生总结学习失败的原因,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一旦发现有些微小的进步,便把握机会,当众表扬。
??? ?3.加强学法指导。学困生看来数学是既抽象,又枯燥的。因为他们付出了很多精力,又很勤奋地进行学习,却长时间不见效,对学习几乎丧失信心。究其原因,是他们陈旧低效的学习方法所致。?因此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改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方法 。
???????? 4.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困生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 ?6.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多方合作,齐心协力为学困生转化创良好的条件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在生活中要多与学困生交朋友,以诚相待,缩短与学困生的心里差距,多与同一级部的其他任科老师交流,与他们一起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情感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数学差生在数学学习中受其家庭背景,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为从根本上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我每学期都抽一定时间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学生在家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讨对学生进行转化的措施,如:有一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我采用同龄共振法,找一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其谈心,对其进行感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该生喜欢打篮球,我便组织班级篮球队并让其参入,转移该生注意,让其逐渐淡忘游戏,转心于学习。当然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负面教育也是很大的。我利用每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的非主流文化思想,文化行为,充分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 总之,学困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与学习过程并存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关注这一现象,势必有相应的策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