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助推班级建设的动力
【作者】 卢稚
【机构】 广西百色市第四中学
【摘要】学校要做到有效的教育,相互理解,真情互动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经之路。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灵魂,有目的、有意识的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应在于准确发现和主动地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对学生进行和谐、亲切、自然的先导性塑造教育,促进整个班级迸发出积极向上的源动力。【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建设 自主的学习氛围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学校要做到有效的教育,就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实、良好的心灵沟通。因此,相互理解,真情互动就成为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经之路。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灵魂,就应像艺术家一样,有目的、有意识的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应在于准确发现和主动地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对学生进行和谐、亲切、自然的先导性塑造教育,促进整个班级迸发出积极向上的源动力。
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建设,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可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尊重理解,真情互动,用爱构筑和谐氛围,班级建设的源动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平常与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其生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态链,让学生想靠近,靠得住,从而成为他们的朋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人生观;建立学生“Q群”聊天室,与学生建立“连心”教育。教育是爱的交流,孩子是简单的,他们只看外表。当学生犯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鼓励他们,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的信心。微笑,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感受到一种亲近感,“老师喜欢我,因为她对我笑了。”孩子自然也会喜欢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自然在班级建设中构筑和谐氛围。只有学生在情感上接受了班主任,班主任才能把握住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反应,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班级气氛进行调节。
同时,班主任与家长建立无障碍的沟通互动平台,或电话或家访,双方互动,确保学生远离不良的网络,脱逃不正的欲望,想读书,归航道。站在家长的角度,尊重、理解家长,用真诚的心去感动家长,倾听家长的心声,竭力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友好的关系,全身心服务于他们的孩子,老师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就能使家长信任、理解、尊重、支持我老师。最终达到成功育人的目的。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积累改变命运的资本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习惯,就是教育。训练生活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细小的生活习惯进行培养,内宿制学校中,早上起床后做好内务,棉被、口蛊、牙刷摆放方向、鞋子,箱子摆放整齐等,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将会成为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成为我们改变命运的资本。”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三、利用登门坎效应来实现“得寸进尺”。宏扬梦想,丰满遨游蓝天的羽翼
人生想要飞得很高,很远,一飞冲天,一展雄心抱负,一酬壮志凌云,非有梦想不可。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的影响。简单地来说,就是目标分解,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如在班级建设中通过建立明确的奋斗目标,通过“成长的足迹”版块,每人在一个阶段确定自定的目标,班主任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促进他、帮助他、鼓励他”,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一个一个目标的逐步提高,既能满足心理上的成功效应,逐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大程度地提起自我提升空间,实现“得寸进尺”的效果。
四、关注叛逆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其学会掌控情绪,遇事处变不惊,成就乐观心态,储蓄成就未来的力量
在班级建设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针对性的关爱每一个学生。比如:对于成绩较好或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将重点稍微转移到意志的磨炼、心理的健康方面。对于有一些成绩差或者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那班主任就要将关爱更多的放在使他们如何摆脱自己的自卑感、增强信心和勇气方面。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了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甚至冒一句“我就这样了,你看着办吧!”,而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上课调皮捣蛋,衣着模仿日韩明星,耳上打洞,头发染黄等。做为班主任,要多关注叛逆期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细节,帮助其学会掌控情绪,明白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则不仅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甚至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要学会用理智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五、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来推动班级建设。展开合作,凝聚力量,成就优良品质,奠定生命的基石
一个人无法孤立生存在这个社会中,只有与人合作,取人之长,才能互惠互利,双方都从中获益。
1、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体验合作,凝聚力量
班级建设时要把学生从旁观者变成活动的主体,成为建设班集体的“设计师”。结合班级目标及价值取向,发挥班级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目标由学生制定、方案由学生实施、活动由学生总结、效果由学生评价。只有人人参与制定了目标,同学们才能把班集体建设当作自己的事情,才能把自己的才干奉献给集体,与班集体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应用名言警句、班训及班级理念、学生自己的书画条幅,手抄报等个性化的布置寝室与教室,创设出“比学赶超、文明儒雅、追求卓越”的物质环境。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既享受别人的劳动带来的快乐,又在为别人创造着快乐,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能够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让学生体会到合作是快乐的。
2、通过集体教育,成就优良品质,奠定生命的基石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他强调要以集体为教育对象,在教育集体时教育了个人,通过集体的力量对学生个人进行更广泛与严格的教育;在对学生个人的教育中,必须要求他对集体负责;给集体以积极的影响。在班级建设中,每个人都充当不同的角色,领导者,实施者,监督者,出谋划策者,每一个同学都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又要以班级的整体目标和利益为重。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团队游戏:人椅,毕业墙等,使学生在玩乐中体验团队精神,每一个人都要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能存在任何偷懒、滥竽充数的思想,把班级目标、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内化成每一个学生的信念和自觉行为。在活动中展开合作,凝聚力量,成就优良品质。优良品质,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奠定生命的基石,是人的价值理性的内核。
参考:
《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哈佛家训》(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谭顶良教授的《“00后”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