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学生爱上电脑课

【作者】 黄金华

【机构】 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三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让学生爱上电脑课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设计别致新颖的课前导入。
  别致新颖的课前导入,是一堂课的良好开端,能快捷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与键盘交朋友》时,我采取了情境导入的方法:计算机是怎么知道人们下达的命令的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利用小小的鼠标,就可以指挥计算机“干活”。但是,还有些指令只能通过键盘输入给计算机。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们就像是计算机的眼睛和耳朵。如果没有键盘和鼠标,计算机就变成了瞎子和聋子,那多不方便呀!下面,就让我们与键盘交个朋友吧。
  (2)、在教学《打开窗口天地宽》时,我采取了设疑导入的方法:小熊贝贝看见元元在计算机前拿着鼠标点来点去,打开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会儿恐龙,一会儿南极,还有好多漂亮的图片,可羡慕了。他要元元教教他。元元说,双击桌面上的这个图标打开窗口,再单击……同学们,你们知道下一步怎样操作吗?
  课前导入还有许多种方式,如: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歌曲导入、范例导入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心设计,让它成为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灵活运用。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中刺激学生,以维持学生的持久注意。
  (1)、演示教学法与多媒体的结合。
  在教学《认识计算机》的认识桌面和鼠标的使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边讲解边配合多媒体展示:鼠标指到哪里,哪里就弹出标注文字框,还跳出个小老鼠来作介绍。很快,学生就被吸引住了,桌面和鼠标各部分的名称、作用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中。接着,老师让学生汇报、练习,教师巡视、纠错、总结。演示教学法与多媒体的结合,直观、生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活动教学法与游戏的结合。游戏式的活动教学法在课堂中的适当运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和运用知识。
  在教学《计算机的组成》时,我用了开火车游戏进行教学:老师已经把计算机的组成介绍给大家了,现在就让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游戏,小朋友要说出老师指的是计算机的哪个部件。好,我们的火车现在开动了!看看那列火车开得好,开得快。不知不觉,学生已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计算机的组成了。
  三、加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需要服务,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画图》,我们可以让学生制作电子贺卡,叫他们制成生日卡、贺年卡、圣诞卡等,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在教学《画几何图形》时,我让孩子画画数学课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在教学《编制与打印作文集》时,我让学生编辑、打印自己写的作文,整理成自己的作文集。在教学《上网查找资料》时,我给出主题,让学生尝试上网查找符合主题的资料。在教学《录音机》时,可以让学生录制自己喜欢的歌曲,录制自己爱唱的歌曲,并与他人分享。
  这样,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尽量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学生学起来就会更有兴致,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也巩固了知识。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评价激励。
  课堂评价激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生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的形式不单是语言的赞美,还可以设计成调查表、评比台等形式。另外,在课堂中还可以适当运用表情、手势、眼神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激励。上课时,老师要充满激情,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努力尝试,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让学生爱上电脑课,让信息技术教育之花在乡村小学也能灿烂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