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逆向教学法在我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喇海忠
【机构】 青海西宁十二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逆向教学法”就是根据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和先后顺序,把整个技术分为前后几个动作,先教后面动作,由后往前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证明合理采用“逆向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以我校高二5班学生为例,以背向滑步推铅球和羽毛球正手击后场高远球为课题来介绍逆向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一、背向滑步推铅球
(一)我校高二5班学生特点:
高二 5班学生为理科班,男生较多,大多数性格活泼开朗,对各项知识均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男生对于力量型的项目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对本次实验持接受态度。以下实验教师根据平时体育成绩,将学生平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逆、顺向教学法的学习。
(二)背向滑步推铅球采用“逆向教学法”的教学顺序:
学习出手动作一学习蹬地转髋动作,并与出手动作结合起来一学习背向滑步动作,并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结合起来.第1次课:学习徒手的模仿出手动作,学习徒手的模仿蹬地转髋;结合器材的出手动作练习与蹬地转髋动作练习,两者动作相结合起来的练习.第2次课:复习徒手的模仿和结合器材的蹬地转髋动作与出手动作相结合起来练习.第3次课:学习徒手的模仿并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动作和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三者结合起来练习.第4次课:复习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的练习,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三者结合起来的练习.第5次课:复习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动作练习.
(二)背向滑步推铅球采用采用“顺向教学法”的教学顺序:
学习背向滑步动作一学习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一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结合起来第1次课:学习徒手的模仿背向滑步动作、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动作练习,学习徒手的模仿蹬地转髋动作.第2次课:学习徒手的模仿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结合起来练习,学习徒手的模仿并结合器材的出手动作.第3次课:复习出手动作练习,学习徒手的模仿并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三者结合起来练习.第4次课:复习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动作、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三者结合起来练习.第5次课:复习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动作练习.
(三)结果对比:通过对高二年级两组学生5次课的学习效果看,采用“逆向教学法”进行学习的学生技术动作优秀率达82.5%,成绩优秀率达87%;而采用“顺向教学法”进行学习的学生技术动作优秀率为67.5%,成绩优秀率为75%.所以采用“逆向教学法”有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作用。
二、“逆向教学法”在羽毛球正手击后场高远球的应用:
第一阶段教学:1)击球前准备姿势的练习:练习者侧身对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在右脚上,左臂自然上举,抬头稍后仰,右手正手握拍于右侧,上臂与右侧身体和前臂的夹角各为45。2)原地做腰绕环。双臂自然上举,右手正手握拍随腰向右后左前绕环,当右臂绕至左肩上方时,前臂由外旋改为内旋,带动球拍做头顶挥拍动作。3)右臂平举于右侧,前臂与上臂的夹角成90。,以肘为轴,前臂做内旋至外旋的前后摆动,类似鞭打动作。4)上臂上举贴近于耳朵,肘朝前,前臂后伸;当前臂向上提拉时,在右臂上方做内旋和外旋的动作。5)相似动作模仿练习:掷石子、掷羽毛球等动作都相似上手击球动作,因此让学生练习掷羽毛球的动作让学生加深“抬肩、举臂、闪腕”等一系列动作环节的感性认识。6)完整挥拍动作练习,从准备姿势、引拍、击球到还原。
第二阶段教学: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学习挥拍和击球的配合练习,主要体会击球发力和击球点的配合。1)固定球的练习。在适当的高度上(直立持拍上举拍面击到球的高度)吊一羽毛球或一标志物为目标,进行挥拍击球练习。此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在击球前侧身,在最高击球点;以肩为轴,用大臂带动前臂,前臂内旋回环闪动手腕发力,并体会右脚蹬地转体的挥拍击球动作方法。2)自抛击高远球练习。左手持球,右手持拍,做好预备击球姿势,将球抛至右肩的前上方,然后击高远球。3)练者站在高台上放球下落(注意站的位置要适当),让练习者挥拍击球。练习要蒜练习者一定要伸直手臂,在最高点击球以肩为轴,用大臂带动前臂,最后“闪”动手腕击球;眼睛注视着球。4)击固定线路球的练习。在上一练习的基础上让陪练者在对方场区“喂球”,让球落在练习者的右上方或正上方,练习者正手击直线或对角线高远球。
第三阶段的教学:1)学习并步或交叉步退后场的移动步法。2)定点多球练习:练习者位于球场的中心位置,老师将球发至练习者后场,让练习者反复移动后击后场高远球的练习。练习要求:练习者每次击球后必须回到“中心”再移动到后场击球,如此反复练习。3)多球练习:在练习者基本掌握击高远球动作后,可由老师发各位置的高远球或平高球,结合步法移动,要求练习者回击成高远球到对方后场。练习要求根据来球的变化,快速移动,争取在高点击球;同时注意击球的角度、力量。总之,在对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进行教学是采用逆向教学法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
三、“逆向教学法”的优势
“逆向教学法”的优势所在之所以有些运动项目的教学,采用“逆向教学法”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其原因在于:在许多情况下,“会做”或者说“心里有了”后面的动作,有利于前面动作的形成这样一种“后因前果”的存在。而“后因前果”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体现。“后因前果”就是后面动作形成以后或者后面动作的改进对前面动作的形成或改进的正面影响。合理采用“逆向教学法”,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及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效率.
本文以我校高二5班学生为例,以背向滑步推铅球和羽毛球正手击后场高远球为课题来介绍逆向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一、背向滑步推铅球
(一)我校高二5班学生特点:
高二 5班学生为理科班,男生较多,大多数性格活泼开朗,对各项知识均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男生对于力量型的项目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对本次实验持接受态度。以下实验教师根据平时体育成绩,将学生平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逆、顺向教学法的学习。
(二)背向滑步推铅球采用“逆向教学法”的教学顺序:
学习出手动作一学习蹬地转髋动作,并与出手动作结合起来一学习背向滑步动作,并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结合起来.第1次课:学习徒手的模仿出手动作,学习徒手的模仿蹬地转髋;结合器材的出手动作练习与蹬地转髋动作练习,两者动作相结合起来的练习.第2次课:复习徒手的模仿和结合器材的蹬地转髋动作与出手动作相结合起来练习.第3次课:学习徒手的模仿并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动作和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三者结合起来练习.第4次课:复习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的练习,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三者结合起来的练习.第5次课:复习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动作练习.
(二)背向滑步推铅球采用采用“顺向教学法”的教学顺序:
学习背向滑步动作一学习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一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结合起来第1次课:学习徒手的模仿背向滑步动作、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动作练习,学习徒手的模仿蹬地转髋动作.第2次课:学习徒手的模仿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结合起来练习,学习徒手的模仿并结合器材的出手动作.第3次课:复习出手动作练习,学习徒手的模仿并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动作与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三者结合起来练习.第4次课:复习结合器材的背向滑步动作、蹬地转髋动作及出手动作三者结合起来练习.第5次课:复习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动作练习.
(三)结果对比:通过对高二年级两组学生5次课的学习效果看,采用“逆向教学法”进行学习的学生技术动作优秀率达82.5%,成绩优秀率达87%;而采用“顺向教学法”进行学习的学生技术动作优秀率为67.5%,成绩优秀率为75%.所以采用“逆向教学法”有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作用。
二、“逆向教学法”在羽毛球正手击后场高远球的应用:
第一阶段教学:1)击球前准备姿势的练习:练习者侧身对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在右脚上,左臂自然上举,抬头稍后仰,右手正手握拍于右侧,上臂与右侧身体和前臂的夹角各为45。2)原地做腰绕环。双臂自然上举,右手正手握拍随腰向右后左前绕环,当右臂绕至左肩上方时,前臂由外旋改为内旋,带动球拍做头顶挥拍动作。3)右臂平举于右侧,前臂与上臂的夹角成90。,以肘为轴,前臂做内旋至外旋的前后摆动,类似鞭打动作。4)上臂上举贴近于耳朵,肘朝前,前臂后伸;当前臂向上提拉时,在右臂上方做内旋和外旋的动作。5)相似动作模仿练习:掷石子、掷羽毛球等动作都相似上手击球动作,因此让学生练习掷羽毛球的动作让学生加深“抬肩、举臂、闪腕”等一系列动作环节的感性认识。6)完整挥拍动作练习,从准备姿势、引拍、击球到还原。
第二阶段教学: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学习挥拍和击球的配合练习,主要体会击球发力和击球点的配合。1)固定球的练习。在适当的高度上(直立持拍上举拍面击到球的高度)吊一羽毛球或一标志物为目标,进行挥拍击球练习。此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在击球前侧身,在最高击球点;以肩为轴,用大臂带动前臂,前臂内旋回环闪动手腕发力,并体会右脚蹬地转体的挥拍击球动作方法。2)自抛击高远球练习。左手持球,右手持拍,做好预备击球姿势,将球抛至右肩的前上方,然后击高远球。3)练者站在高台上放球下落(注意站的位置要适当),让练习者挥拍击球。练习要蒜练习者一定要伸直手臂,在最高点击球以肩为轴,用大臂带动前臂,最后“闪”动手腕击球;眼睛注视着球。4)击固定线路球的练习。在上一练习的基础上让陪练者在对方场区“喂球”,让球落在练习者的右上方或正上方,练习者正手击直线或对角线高远球。
第三阶段的教学:1)学习并步或交叉步退后场的移动步法。2)定点多球练习:练习者位于球场的中心位置,老师将球发至练习者后场,让练习者反复移动后击后场高远球的练习。练习要求:练习者每次击球后必须回到“中心”再移动到后场击球,如此反复练习。3)多球练习:在练习者基本掌握击高远球动作后,可由老师发各位置的高远球或平高球,结合步法移动,要求练习者回击成高远球到对方后场。练习要求根据来球的变化,快速移动,争取在高点击球;同时注意击球的角度、力量。总之,在对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进行教学是采用逆向教学法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
三、“逆向教学法”的优势
“逆向教学法”的优势所在之所以有些运动项目的教学,采用“逆向教学法”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其原因在于:在许多情况下,“会做”或者说“心里有了”后面的动作,有利于前面动作的形成这样一种“后因前果”的存在。而“后因前果”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体现。“后因前果”就是后面动作形成以后或者后面动作的改进对前面动作的形成或改进的正面影响。合理采用“逆向教学法”,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及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