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求异作文训练中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 王霞
【机构】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培训中心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求异思维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之一。在作文教学中,成功的求异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逆向发散思维品质,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写作能力。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说”、“看”、“演”、“想”四个方面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求异 习作 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经验”。这些有关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在教学中应着力贯彻落实的基本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将思维的窗口开得更大些,多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对学生开拓作文选材思路至关重要。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即追求思维的独到性。求异作文,能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习作指导时,我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提供的材料和条件中大胆创新。
一、在“说”中创新
在习作指导时,设置一些“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动脑想悬念,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求异的想象去解决悬念,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独立的思维过程。如在一次习作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课堂上,我对着手机只说了“是我!我去。希望童装店,星期天上午八点。再见”这么一些零碎的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老师刚才跟谁打电话?说了一件什么事?”这样一问,学生的好奇心顿时被激发了起来,各自作出不同的推测。有的说:“是老师的同学约老师去童装店给孩子买衣服。”有的说:“是老师的邻居发现童装店有适合孩子穿的新衣服,请老师一起去的。”有的说:“是老师的姐姐想给孩子买衣服,邀请老师去当参谋的。”还有的说:“是老师的朋友约老师在童装店的门口集合去逛商场的。”……真是众说纷纭。这时,我引导说:“同学们,由希望童装店赞助的镇小学生篮球比赛星期天上午八点在镇老年活动中心举行,你们想去吗?你打算邀请谁一起去?怎么邀请?”然后出示本次习作题目《邀请》。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创作欲望十分强烈,各自结合实际情况,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的内容。创新心理溢于言表,创新思维跃然纸上,创造想像力得到了扎实的训练。
为此,在作文训练时间上,要坚持“先说后写”,即先口头作文再书面作文。在具体的处理上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能本末倒置。在口头作文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争取做到语句流畅、用词恰当。这种作文的训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指导改正、随时修正,让学生在这种修正的过程中吸取到作文最优的过程和路径。有了口头作文阶段的整理加工,再作书面作文,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而且写出的作文质量相对也更好。这样,会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消除惧怕写作的心理。
二、在“看”中创新
图画形象、直观,如果引导学生抓住画面内容中的重点,从多侧面思考、多场面想象,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与集中,有利于创造思维的训练。如一次看图作文训练,图上画了一株玫瑰斜在花坛内,花枝上绑着一根鞋带。画上没有人,也没有文字,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无限的空间,学生写出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来。有的写道:“早上,小明上学,看到美丽的玫瑰花被风吹倒了,他急中生智,解下自己的鞋带,把玫瑰花绑起来,可是花枝就是站不直。他想出一个办法来,找一根小棒支撑着,终于绑好了。小明开心极了。”另一位同学写道:“……因为是我课外踢足球把玫瑰花撞倒的,我当然有责任把他绑好,还应向花工叔叔道一声歉,保证以后不在花坛边踢球了……”由于立意不同,作文迥然不同,很有创意。看看几十篇内容不一的习作,足以使人感到几十颗创新求异的心在跳动。
三、在“演”中创新
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表演,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表演,可以是富有创新求异的、留有余地的一些片段。在习作指导时,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空白,让学生围绕着“空白”去展开联想,创造出特定的情境,在“演”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让他们很自然地填补留下的“空白”。如在一次习作指导课上,上课伊始我首先告诉学生:“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给你们一个惊奇!”等学生睁开眼睛时,我已扮成一个猎人,说道:“一群麻雀!一只野兔!哈哈!我今天又可以美餐一顿啦!”这时学生乐开了花,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他们好像走进了一个大森林,一个猎人正在捕杀麻雀。进入此情此景,一个学生想了想,站起来说:“嘿!叔叔!请不要开枪,麻雀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猎人听而不闻,继续捕杀麻雀。另一个同学急了,用什么办法制止他的行为呢?想了想,忙跑上讲台,按下猎人的枪口说:“叔叔,请放下你的枪吧,麻雀是益鸟,它一天能捕捉许多虫子,一年能保护很多粮食。保护益鸟,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是每个人应该做的……”另一个学生更急了:“你再不放下枪,我们可要报警了!……”其他学生都触景生情,想办法,讲道理,说服猎人,猎人终于放下了枪。习作《给捕猎者的公开信》就在妙趣横生的表演中完成了。写作时,学生从各个角度着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突出表现了各自创造性思维的流露和心理体现。
四、在“想”中创新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推想,产生新的设想,从而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如我带学生学课外读物《我的老师》一文时,结合文中最后一句话:“什么时候,我再见我的蔡老师呢?”出了续写作文题《蔡老师,我又见到了您》,并请同学们想像设计几种与蔡老师见面的可能性。学生设计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写教师节前夕,“我”特意回家乡看望老师,祝贺老师节日快乐,与蔡老师见面了;有的写回乡探亲,而年逾花甲的蔡老师是小外甥的校外辅导员,在校外活动中师生见面了;有的写国庆节,蔡老师作为观礼团的成员,到北京参加活动,师生又见面了;有的写“我”作为记者,参加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蔡老师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又见面了;还有的写蔡老师读了“我”写的通讯《当代最可爱的人》,给“我”写了信,读着老师的信“我”非常激动,夜晚入睡后在梦中与蔡老师见面了……。学生思维活跃,呈现出“标新立异二月花”的情景。这样训练,有助于避免习作的单调、重复,帮助学生摆脱了呆板的思维,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实践证明,求异创新的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求异作文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