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数学教学评价改革

【作者】 刘代军

【机构】 新疆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中心小学汉族部

【摘要】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数学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评价的改革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伴随着数学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必然要进行评价的改革。传统的数学评价是静态的、功利性的,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把丰富的评价方法简化为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昨天”,只是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方面去寻找差异、分等排序,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张严肃的“冷面孔”,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定、选拔、甄别的功能。
【关键词】评价、改革、激励、发展、反馈
【正文】

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数学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评价的改革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伴随着数学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必然要进行评价的改革。传统的数学评价是静态的、功利性的,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把丰富的评价方法简化为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昨天”,只是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方面去寻找差异、分等排序,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张严肃的“冷面孔”,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定、选拔、甄别的功能。这种目的片面、范围狭窄、方式单一、主体缺失的评价体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

《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是对新课程评价的总体描述。在实施建议中,对每一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是评价理念在各学段的具体体现。只有在此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学评价活动,评价目的才能达成,数学课程才能顺利实施。概括起来看,数学教学的评价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评价目的的激励性

评价有一项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不同学生有着鲜明的个体差异。这不仅表现为认知方式、思维策略、学习能力的不同,还表现为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自然就成为我们进行评价的指向和归宿。因此,我们必须消弱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加强评价的诊断和促进功能;消解学生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教师要豪不吝啬赞美的语言,让激励始终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成长,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例如,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善于进行鼓励性表白;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与过程方面的独特个性,教师要表示由衷的赞叹;对那些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表示真切的钦佩;尤其对学习暂有困难的学生,即使是面对他们的“笨嘴拙舌”,教师也要细心的剖析其可能的积极态度和正确思维,鼓励其大胆表达,和其他学生一起倾听其发言,真诚地陪同其进步,精心保护其每一个进步的足印。

一、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传统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和直线化导致评价缺乏民主性和全面性。因此,评价主体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成为评价改革的必经之路。“四星相连”式评语是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创立的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它包括四项:我眼中的自己、同伴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和家长眼中的我。从评价主体的角度看,即自评、互评、教师反馈评价和家长反馈评价。

1、          自评和互评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某一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自己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在任何一次自我评价开始之前,教师都应该提出要求。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应对照教师的要求反思自己的表现,然后进行自我评价。例如,一个学生在教师评语下这样写道“过去作业本上不是‘挑’就是‘叉’,让我看了好刺眼,看到老师给我写的话,我觉得也应该说点什么”。自我评价已经逐步走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并成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巨大动力。

     小组互评可以是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评价自我,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在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相互欣赏、相互聆听、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2、          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包括教师反馈评价、生生反馈评价、家长反馈评价等几种方式。教师反馈评价不仅仅指对考试结果的反馈,也包括对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进行反馈评价。这种反馈评价除了分数、等级以外,评语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班级人数比较多,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我为同桌出道题”的生生互馈式评价,学生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在评价中找到乐趣。家长反馈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业情况和非学业的表现作出评价反馈。家长的反馈评价更多的集中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非学业评价方面。如在反馈中,有位家长如此描述孩子的变化:“以前,我的孩子对学习数学不太感兴趣,总认为很枯燥,没有语文那么生动。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老师用形象生动的教具,辅以创新又活泼的授课方式,孩子如今把学习当成了乐趣。”“我的孩子通过收集资料、观察事物、写体会,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家长的评价观念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即从过分关注学业成绩逐步转向学生的求知、探究以及努力的过程。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实施新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全面、和谐、持续、个性化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各个方面的评价,使评价内容体现出强烈的整体性。

第一、        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开展

各个学段的评价都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第一学段,主要强调“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学段,在此基础上还强调了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学段,则更有发展提高,强调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独立思考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具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时,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做法,不妨大胆地进行尝试。出示一瓶啤酒,让学生分学习组来设计一只装运啤酒的纸箱。看大约需要多少块硬纸板?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考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学生能否主动地与学习组的其他成员合作,能否认识到考虑到酒瓶的高度和每箱所装的瓶数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确定纸箱的长宽高,能否根据长方体的特征进行灵活的演算,能否向同伴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等。

第二、              关注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一方面,应以不同年段不同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对某一学段结束时达到的学段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尽量采用“推迟判断”,留给学生纵向发展的时间,减轻学生由于学习困难所带来的压力。同时,评价也应考虑不同年段不同知识类型的具体材料和具体情境的科学选择。

第三、              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还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问题。《标准》明确地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学生掌握应用这些策略的情况进行评价。在这方面,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就以“合理存款”的形式及时帮助学生记录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爸爸要把50000元积蓄存入银行,请你做个参谋,怎样存款比较好?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考查学生是否能意识到不同期限不同利息带来的实际问题,还要考查学生能否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年息情况,以及能否自行拟定存款方式并进行相关计算,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等。

第四、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我们在实施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应十分关注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紧密关联的各种外显要素,考查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有着持久的兴趣,是否积极认真地参与学习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是否乐于与同伴合作,是否敢于反思自我、超越自我等。同时,我们又必须认识到,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变化情况,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模仿、参与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知,形成个人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方法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即要科学简便、灵活多样、富有实效。除了传统的纸笔测验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或实验、书面报告、作业等开放性方法以及“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式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欢迎。但应该注意的是,评价改革仅仅关注采取哪种方法是很难收好的效果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应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避免赶时髦和形式化的现象。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空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作用,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            语言激励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不同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以激励和鼓舞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找到不同的发展方向。

学生的表现富于创造性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称赞。例如,“真是奇思妙想。这与你平时爱学习,多读书是分不开的。”这实际上是暗示其他同学,平时应该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这样的教师评语不仅激励了发言的同学,对其他的同学也起到了辐射的作用。

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予点拨和鼓励。马卡连柯指出“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语言概括我的教育本质时,我就回答,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例如,使用一些尊重、企盼、惋惜的词语评价学生,可以使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得到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为,去实现教师的期望。

2、            实行奖励

课堂上的奖励应以精神上鼓励为主,适当的物质奖励可以穿插其中。这种奖励是颁发给课堂上表现精彩的学生的。所谓精彩,是指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是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能够通过互相帮助,明晰掌握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学生在合作中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授予个人或小组各种荣誉称号、优秀杠,或是给予简单的物质奖励。学生对于各种荣誉称号会产生一种认同感,对于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肢体赏识

评价不只是语言上的表达,在某些情况下,肢体的赏识也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问题回答的非常好,或是完成了某种正确的行为,教师可以对他报以一种肯定与信任的微笑;学生有了突出的成绩或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自己,教师可以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表示对他的认同和鼓励。这种肢体赏识,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

在实践中,我们充满了热情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创造了种种富有创意、符合当地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的改革举措。但我们在学习各个学校的经验时,不要生搬硬套,要相应地领会某些具体做法的理念、原则、背景以及局限性,避免出现表面化或形式主义的现象。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决不是推行一两种新的评价方法就能万事大吉的。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凸显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更好的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谦,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孔企平,胡松林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朱慕菊主编。走近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马云鹏,张春莉,王丽杰主编。小学数学教育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陆丽萍主编。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