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孩子,挺起你的“主心骨”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作者】 张崇岭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城关街道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我们学校在校生1310人,其中独生子女1127人。这群新时代的‘小太阳’时时刻刻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呵护,家长们‘过分’的‘包办代替’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孩子遇事优柔寡断、判断对错失去标杆、人际交往消极被动、自主探索能力和主动求知欲望低迷……。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的策略是实施‘挺起主心骨’计划,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决促成‘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谈起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城关街道小学李成民校长成竹在胸。
一、“六心”教育:最有营养的“补给”
所谓“六心”教育,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最有营养的“补给”,使之拥有“忠心、爱心、恭心、关心、孝心、信心”。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创新举措、活化形式,形成了“评先树优立标杆—全方位宣传受感染——读书深化明事理—自我约束促提升”的“六心”教育新模式。
从2008年开始,学校坚持每学期评选“十大孝星、十佳助人为乐星、百名学习带头人”等“星级人物”,为孩子品德形成树立标杆与榜样,并依托校报、黑板报、手抄报、红领巾广播站四大阵地,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和高尚情操,使孩子们从身边人、身边事受感染、受教育,从而约束行为、提升自我。迄今为止,已评选出各类“星级人物”近六百名。同时,通过全天候开放学校图书室、设立“班级读书角”,写内容摘要和心得体会、定期举办读书会交流等举措,大力开展“读万卷书”活动,使孩子在浓厚的读书氛围里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三重障碍”:最有价值的磨砺
为孩子成长设置“三重障碍”,让他们在挫折中接受锤炼与磨砺,这是小学独特的教育方式。在学校层面,开展“红旗中队”、“我当班主任”、“争做发明家”、“ 电脑制作评选‘谁与争锋’”等活动;家庭层面开展“周六小鬼当家”活动;在社会层面,加强与社区、企业、社会团体的联系,为孩子们提供社会岗位让他们去体验。在设置成长障碍的同时,该校还把“赏识教育”引入活动。对在“三重障碍”面前败下阵来的孩子,学校没有坐视不管,而是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和导师制,针对问题、深入剖析,让孩子们感受到:我虽然没有成功,但老师仍在帮我,我一定要重新再来。
“孩子原先在家受不得委屈,一点不顺心,就了不得,真是打不得、骂不得。现在好了,遇到点什么事,孩子能主动去解决,说起来,这还真多亏了学校的教育。”该校三年级学生张文睿的家长说起孩子的变化,满是感激。
三、家校携手:最坚强有力的支撑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单凭学校就像人一条腿走路,费时费力,因此我们在实施“挺起主心骨”计划时,特别重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从而形成合力,收获“1+1>2”效果。”该校德育校长李素华笑着说。
他们的策略有:借助“家长学校课程”,向家长讲授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意义、办法,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近10课时的集体授课及200余节班级授课;围绕计划,给家长布置诸如每天独自让孩子完成一件家务活、参与家庭重大事项的决议、定期给远方的亲人打个电话等作业;编制发放包含《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十大方法》、《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自信心很重要》等内容的小册子。
此外,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还将孩子的心理问题纳入到常规管理中,致力构建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班级,建立谈话机制,当出现问题时,要求班主任按照“稳定情绪→问清原因→分清对错→个别谈话→心服口服”的模式予以解决;引导孩子将自己在成长中的疑惑发至校长信箱或给校长留言,校长定期答复;要求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手机号码、QQ号码、电子信箱地址、博客地址都告诉孩子,让孩子们随时将自己的心里话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告诉老师。
四、如何正确的爱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
首先,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现在家庭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们总在思考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忽略了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孩子就是一面折射自己的镜子,你在孩子面前是什么样子,孩子将毫无保留的将你的样子在同伴或他人面前折射出来。老师亦是如此,在幼儿面前的一举一动也会全部在家长面前折射出来。幼儿很爱模仿,家长、老师正是他们愿意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仅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
其次,给幼儿犯错的自由空间,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东西,有的家长见情况便会不问青红皂白的批评孩子,一味的职责他,会让他觉得自己要小心翼翼的做事,要提起心来做事,而且不能犯错,一旦犯错就会遭到家人的批评。这样,孩子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胆中,他失去了犯错的自由。孩子难免会犯错,即使是大人,谁能保证自己不犯错呢?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告诉他,应该怎样解决自己犯下的错,在今后怎样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这样,孩子的内心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孩子不再自卑,也有了自由!
最后,我觉得真正的爱,应该是无私的,包容的,源源不断的,而爱的发展轨道就是这个孩子必须拥有了自由,这个自由是心灵、行动、空间和时间的自由。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孩子虽然小,但他也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给他自由的权利,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主人
挺起主心骨,做自己的主人,不仅已成为小学学生自觉的行动,更已内化成为他们的坚定品格。我相信,假以时日,这些曾经“弱不禁风”的小树苗定能成长为挺拔俊秀的参天大树。
一、“六心”教育:最有营养的“补给”
所谓“六心”教育,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最有营养的“补给”,使之拥有“忠心、爱心、恭心、关心、孝心、信心”。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创新举措、活化形式,形成了“评先树优立标杆—全方位宣传受感染——读书深化明事理—自我约束促提升”的“六心”教育新模式。
从2008年开始,学校坚持每学期评选“十大孝星、十佳助人为乐星、百名学习带头人”等“星级人物”,为孩子品德形成树立标杆与榜样,并依托校报、黑板报、手抄报、红领巾广播站四大阵地,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和高尚情操,使孩子们从身边人、身边事受感染、受教育,从而约束行为、提升自我。迄今为止,已评选出各类“星级人物”近六百名。同时,通过全天候开放学校图书室、设立“班级读书角”,写内容摘要和心得体会、定期举办读书会交流等举措,大力开展“读万卷书”活动,使孩子在浓厚的读书氛围里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三重障碍”:最有价值的磨砺
为孩子成长设置“三重障碍”,让他们在挫折中接受锤炼与磨砺,这是小学独特的教育方式。在学校层面,开展“红旗中队”、“我当班主任”、“争做发明家”、“ 电脑制作评选‘谁与争锋’”等活动;家庭层面开展“周六小鬼当家”活动;在社会层面,加强与社区、企业、社会团体的联系,为孩子们提供社会岗位让他们去体验。在设置成长障碍的同时,该校还把“赏识教育”引入活动。对在“三重障碍”面前败下阵来的孩子,学校没有坐视不管,而是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和导师制,针对问题、深入剖析,让孩子们感受到:我虽然没有成功,但老师仍在帮我,我一定要重新再来。
“孩子原先在家受不得委屈,一点不顺心,就了不得,真是打不得、骂不得。现在好了,遇到点什么事,孩子能主动去解决,说起来,这还真多亏了学校的教育。”该校三年级学生张文睿的家长说起孩子的变化,满是感激。
三、家校携手:最坚强有力的支撑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单凭学校就像人一条腿走路,费时费力,因此我们在实施“挺起主心骨”计划时,特别重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从而形成合力,收获“1+1>2”效果。”该校德育校长李素华笑着说。
他们的策略有:借助“家长学校课程”,向家长讲授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意义、办法,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近10课时的集体授课及200余节班级授课;围绕计划,给家长布置诸如每天独自让孩子完成一件家务活、参与家庭重大事项的决议、定期给远方的亲人打个电话等作业;编制发放包含《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十大方法》、《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自信心很重要》等内容的小册子。
此外,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还将孩子的心理问题纳入到常规管理中,致力构建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班级,建立谈话机制,当出现问题时,要求班主任按照“稳定情绪→问清原因→分清对错→个别谈话→心服口服”的模式予以解决;引导孩子将自己在成长中的疑惑发至校长信箱或给校长留言,校长定期答复;要求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手机号码、QQ号码、电子信箱地址、博客地址都告诉孩子,让孩子们随时将自己的心里话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告诉老师。
四、如何正确的爱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
首先,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现在家庭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们总在思考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忽略了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孩子就是一面折射自己的镜子,你在孩子面前是什么样子,孩子将毫无保留的将你的样子在同伴或他人面前折射出来。老师亦是如此,在幼儿面前的一举一动也会全部在家长面前折射出来。幼儿很爱模仿,家长、老师正是他们愿意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仅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
其次,给幼儿犯错的自由空间,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东西,有的家长见情况便会不问青红皂白的批评孩子,一味的职责他,会让他觉得自己要小心翼翼的做事,要提起心来做事,而且不能犯错,一旦犯错就会遭到家人的批评。这样,孩子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胆中,他失去了犯错的自由。孩子难免会犯错,即使是大人,谁能保证自己不犯错呢?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告诉他,应该怎样解决自己犯下的错,在今后怎样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这样,孩子的内心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孩子不再自卑,也有了自由!
最后,我觉得真正的爱,应该是无私的,包容的,源源不断的,而爱的发展轨道就是这个孩子必须拥有了自由,这个自由是心灵、行动、空间和时间的自由。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孩子虽然小,但他也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给他自由的权利,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主人
挺起主心骨,做自己的主人,不仅已成为小学学生自觉的行动,更已内化成为他们的坚定品格。我相信,假以时日,这些曾经“弱不禁风”的小树苗定能成长为挺拔俊秀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