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对“多位数认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的思考

【作者】 金芝

【机构】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新湾小学

【摘要】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那么复习课该如何上? 带着这个问题,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下面就以“多位数认识的整理和复习”为例,谈谈我对复习课的理解。
【关键词】针对性;整体性;拓展性;创新性
【正文】本单元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改写和省略等方面让学生对较大的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了10以内、20以内和100以内的数,在二下年级又学了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整数认识的最后一个内容,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形成比较完整的有关整数的知识体系。要做到这点,我认为“多位数认识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必须有“四性”——针对性、整体性、拓展性、创新性。
  一、针对性——针对教材,简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简析教学内容
   “大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部分组成。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教材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改写、省略和数位顺序表等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
   (二)简析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自主回忆和整理,熟练运用数位顺序表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数的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在交流共享中巩固大数的相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简析教学重难点
对多位数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整体性——整体地呈现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纵横知识网络
     本节课内容丰富、知识点多,从纵向看,认数的过程从0-5、6-10、11-20、100以内、万以内数的认识到大数的认识。从横向看,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省略、数的改写和数位顺序表等。
     学生经过了四年的数学学习,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数,但是对数的概念却模糊不清,对数的认识没有整体性,解决问题缺乏灵活性。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各个知识点通过一条主线有效地连接起来,因此我把本单元的复习标题定为“多位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并对现阶段整数的认识做如下整理:

 0-5
6-10
11-20
100以内
万以内
大数的认识
读数






写数






比大小






改写






省略






数位顺序表






  三、拓展性——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穿插进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认数与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上述六个单元中都有明显体现。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的纵向结构是: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的加减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在学生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结合计数器,教学生认识计数器,掌握拨珠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时教学二年级的简单珠算加减法,可使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意义,掌握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法则,为掌握加、减法笔算法则,熟练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作出铺垫。
     “万以内”这个阶段的计算教学,除了重点教学三、四位数的加减法,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外,还增加了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由于乘、除的数目限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也能节省教学时间。“大数”这个阶段把认数范围扩大到万级和亿级,重点教学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十进制计数法,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一些简便运算等等。综上所诉,把“多位数的认识”与计算教学穿插进行、适当结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方面的内容,并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创新性——尝试复习课新模式,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
     虽然复习课没有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但是这节课所展示的情境导入——回忆梳理——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我认为还是有效的。
  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知识的整理能力较弱,放手让学生进行整理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佳。于是决定利用简单的情境导入,引出神舟七号这段文字:
  2008年9月26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了。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中国人走过了三十八年的历程。当“长征二号”火箭以每小时二万八千四百四十千米的速度把“神七”送入浩瀚太空,当翟志刚身穿国产价值3000万元的航天服在空中完成了九千一百六十五千米的漫步。观看实况的近700000000中国人都有着怎样的感动和自豪啊!如果“神七”在轨工作三年,它的总行程大约达739852062千米,足可以把人类送到太阳身边完成夸父追日的壮举。
     然后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利用神舟七号这段文字将本单元的知识点串起来,通过回忆梳理,让学生将学过知识再现和巩固。在拓展应用部分,将练习设计成两个闯关游戏,其中一个游戏,星级闯关:
  用9、7、5、4、3和四个0组成符合要求的数:
① 第一关:最大的九位数    最小的九位数
② 第二关:一个0都不读的九位数    只读一个0的九位数
③ 第三关:读出两个0的九位数      读出三个0的九位数
     这个游戏从基础性向综合性过渡,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
  “多位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在教学时,让学生经历零散知识的收集和归类整理的过程,不仅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达到“化”,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人教版数学教师用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小学数学常规课和创新课教学设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