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三点建议
【作者】 陈义杰
【机构】 贵州省遵义县泮水镇花水小学
【摘要】【关键词】
长期以来,作文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怕作,老师怕教,小学尤其如此,如何破解小学作文教学难,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权作抛砖引玉。
一、抓好作文教学前的观察训练,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训练内容。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学会观察,才能更好地感知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再现事物的表象。为此,在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总要针对作文教学主题,设计大量的观察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指导学生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指导学生观察文具盒,观察前明确要求写出文具盒的外形、颜色、图案、盒内的构造、放置的物品及其作用后,首先请学生总体观察文具盒的大小、外形、用料等,再指导学生观察盒内构造,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清楚,然后再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为了巩固学生观察单件物品的方法,我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品从身边的物品写起。在要求写班上的饮水机时,要求写出饮水机的制造材料、造型和用途,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及时教给学生观察的技巧,要求做到观察目的要明确,观察顺序要清晰,观察重点要仔细,边观察要边分析思考。
在学生的初步掌握观察一件物品的方法基础上,再指导观察一处景物。在教学以《美丽的花坛》为题作文时,我组织学生到花坛边观察,以“花坛究竟美丽在哪儿”为观察目的,去发现花坛的美丽之处,接着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按从外到里或是先中间后周围的顺序观察,再要求仔细观察每一种花的枝、叶以及花朵的形、色、味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全面的观察,深入得分析“美在哪儿”。学生在认真观察中得到了“完全的、真实的、鲜明的形象”,在具有丰富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入情的想象,写出了生动形象的作文。
通过经常的反复的训练,学生掌握了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的基本技巧;懂得了有顺序地观察,才能做到言之有序,有重点地看,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二、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人的认识来源于生活,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有许多事情值得他们去观察,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我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经常组织学生外出郊游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创造观察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用他们可爱的“双镜头摄影机”不断摄取生活中的美丽镜头,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丰富了写作素材,掌握了捕捉事物特征的本领,进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为了观察不同季节大自然的特点,在春天,我分批次带领学生去春游,让学生观察路边刚发芽的小草、绽放的野花、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河里的游鱼、林中的小鸟;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组织学生去秋游,让学生观察热闹非凡的田野,感受丰收的景象和农民伯伯的喜悦、甚至让学生亲自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乐趣。这样既能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又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从而获得十分丰富的写作素材。
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学生作好观察记录。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把观察引向社会,引向周围的日常生活,做到每周有观,观而有感,感而有记,日积月累,由不稳定不持久向稳定持久发展,使观察成为习惯,成为生活中的自觉行动,身边的人、事、物、景都成了他们的观察对象,如国内外重大新闻、少先队活动、自己生活的“小天地”、简单的家务劳动、手工艺制作等等,他们不再愁没有观察的事物了。通过丰富学生生活,创设观察场景,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习惯,不仅使学生熟悉了社会生活,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写作素材,而且在观察中巩固运用新学的观察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
三、强化表达训练,读说写结合。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说和写,在同实际生活的联系中训练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说写相互促进,文语同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作文教学训练内容。
学生的语言表达离不开感知活动,头脑中积蓄的东西越多,获得的表象就愈鲜明,其语言表达就愈丰富、生动。进行说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创设有趣的情境或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办“黑板报”、“写字竞赛”、“演课本剧”等,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亲自感受现实生活,“收获”真实生动的材料。凭借书面文字的熏陶、感染,锻炼和丰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听说读写的全面和谐发展。此外,还可以在阅读教学及课外阅读中,要求学生熟读深思,以读促写。
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是与书面语言的学习密不可分的,只有思维清晰,又有足够的词汇储备,能准确地运用语言,作文表述过程才能流畅、生动,因此,提高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是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一环,而语言表达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随机提问、朗读、背诵和复述等方式进行,与此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课本的表达方法,摘抄文中优美的句段,积累词汇,以利在习作中运用。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通过分析文章思路,艺术特色来指导学生学习谋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