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作者】 唐玲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三合一小

【摘要】在班级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好、中、差三类学生。尤其是在数学学科中,尤为突出。同样是一个教学内容,成绩好的同学可能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上课只需教师轻轻点拨。成绩一般的则需教师很细致的讲解才能明白。成绩差的则可能讲一遍两遍都不容易明白。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想方设法满足“吃不饱”的,既我们所说的优等生,他们智力好,但同时他们又极具破坏力。因此,我们要利用好他们,发挥出他们的长处;其次,我们也要考虑“吃正好”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中等生;第三,我们还要照顾“吃不了”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差等生或待优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正文】在班级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好,中,差三种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在数学学科中,尤为突出。同样是一个教学内容,成绩好的同学可能通过预习就懂了,并能够照例题做练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则需要老师的讲解才能掌握。成绩差的由于接受能力较弱,可能老师讲一遍两遍都不容易明白,那么他们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个别辅导。我在教学“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教学中,就深有体会。好的学生“一点就穿”,差的学生不管你怎么讲就是不明白。因此,如果你没有好的教学方法,你的课堂就会变成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局面。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满足“吃不饱”的,又要考虑“吃正好”的,也要照顾“吃不了”的。
  首先我们要想方设法满足“吃不饱”的,既我们所说的优等生。
  诚然,他们活泼聪明,伶俐可爱,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善于思考,反映敏捷,敢于发问,对事喜欢寻根问底,表现欲强,想象力丰富,接受事物快等等,这些都是他们的优点。如果不利用好他们的优点,发挥好他们的长处,他们就有可能变成课堂上的破坏者。如果他们成为破坏者,往往破坏力又很强。例如:对于一道他们已经懂了的题目,如果你没有“安排”好他们,他们就会大生回答或者故意影响别人,让别的同学听不好课,导致老师讲完了他们都还不懂,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所以,上课时老师就要安排好并利用好他们,对他们要格外严格,向他们提问的时候,要提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要用时间去思考。另外,在安排家庭作业的时候,也要对他们“另眼相看”,除了完成大家都完成的题目外,还可以要求他们做书上带星号的练习题。这样,他们就有了可以思考的题目做了,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数学提高班、奥数班等,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在我们班就有很多数学尖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趣味数学班。
  对于优等生,我们还应加强他们的挫折教育。由于他们的成绩优秀,所以,在他们的周围充满了掌声,处处是赞美,常常有鲜花。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失落得最快,压抑得最深,承受力最弱。因此,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我们也要考虑“吃正好”的,既我们所说的中等生。
  这一部分学生可以说在每一个班级中都占了大多数,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最应该考虑的正是他们。他们既没有优等生的“掌声、鲜花”,也没有差等生的被别人“冷落、看不起”,他们属于“默默无闻”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要进行素质检测,你的成败与否大都取决于他们,可以说60%至70%的功劳应该算他们的。在教学中,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又是最听话、最好教的学生。当然,如果教不好的话,有部分就会滑落成差等生,引导正确则可以成为优等生。
  第三,我们更要照顾好“吃不了”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差等生或“待优生”。
  “待优生”可以说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我的理解是“等待变成优等生”,也可以理解成这一类学生是可以转化成优等生的。当然,这中间转化的过程是很漫长而艰巨的。“待优生”里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有的智力好但没有认真学习的,导致了成绩差。而有的则是本身的接受能力有问题导致的成绩差。要转化前者可能比较容易,但是要转化后者就比较困难了。当然,要转化这一类学生既需要老师精心的辅导和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转化他们不能靠一时的冲动,而是要有很强的耐心,要善于打攻坚战,持久站。要转化他们,可能需要一学期,两学期,甚至更多的时间。另外,在安排作业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安排比较容易的题目,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可以这样说,转化好一个差等生比你教好一个优等生更具有挑战性,也更能体现你的过人之处。
  总之,不管是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还是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我们都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既要满足“吃不饱”的,又要考虑“吃正好”的,更要照顾“吃不了”的。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