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 梁 锋

【机构】 广西省桂林市资源中学

【摘要】近些年来,生物概念教学一直倡导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唱主角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个性特点,淡化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角意识,动摇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生物概念教学 主体性 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文】生物概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美国著名的教育和心理学家布鲁纳十分重视学科的基本概念教学。他认为,人类虽然能够识别众多事物的各个方面,但如果对遇到的每件事都做出独立的反映,人类很快就会被环境的复杂性弄得不知所措。因此,要确立范畴且形成概念。
  传统的概念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背的过程。抛弃传统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如何教比教什么显得更为重要。新型的概念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掌握了某个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概念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概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其关键就在于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如何体现他的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实现概念教学。
  一、抓关键字、词,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期课改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高中生物概念,一般均为文字性较强的内容,在教学概念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分析概念,并从关键性的字词入手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强化了概念,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基本概念,总是由“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组成的。在这样的概念讨论学习中,教师不但让学生自己建立清晰的概念,同时也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概念教学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适时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如布鲁纳所说:“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他在正规学校接受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
  二、创设比较情境,分析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章节都涉及到大量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就如一张网上的结点,前后联系,彼此关联。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统化。在生物与环境一章中涉及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许多概念的学习。针对这部分的概念教学,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概念清晰化:分清这些概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最后,教师还可以以某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为例,巩固所学概念;由此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生物间、非生物和生物间的关系,从而也帮助教师引入了食物链、营养级、能量流动等新知识点。在本章的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概念,帮助学生建立了以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为主线,以生态系统为核心,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为重点的知识网络。同时,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将新旧知识、同类知识联系起来,分析异同。从这个角度而言,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合理安排教学序列,加深理解,引导概念本质
  布鲁纳认为:教学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以提高他们对学习事物的掌握、转换和迁移能力。序列是学习者在某种知识领域内所遇到的旧材料的程序,他影响着学习者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教学活动应根据学习材料进行最合理的排序。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板快,而何时引出概念,不但是教学技巧的体现,而且对学生学习、理解一些重要概念时,可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如可遗传变异中染色体变异一节,同时出现了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不加分析地直接将这些概念传授给学生,学生很容易将它们混淆,简单的理解为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即为判断生物是几倍体的依据:单倍体即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尝试将染色体组、二倍体的概念放至细胞分裂处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减数分裂教学中教师对染色体的描述,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学习。同时应当向学生指出:地球上绝大多数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即正常生物均为二倍体,但也有少数特殊生物不是二倍体。这样,在学习单倍体、多倍体时,首先给予学生的概念就是单倍体和多倍体属于染色体变异的范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从峰群中引出单倍体,从无籽西瓜中引出多倍体。在教学结束之前,教师还可以通过设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是基于同一个层面上的概念吗?这样的概念教学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当然大大提高。现代科学知识浩如烟海,单靠记忆已不能满足学习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学习,能创造性的学习。
  四、通过概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生物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生物体则是一个有着复杂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反应在知识结构上,必然是一个内在有着联系紧密的完整性、系统性很强的知识体系。高中教材的内容编排,是通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生命特征如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等分章节分别展开论述。每一章节表面上相对独立,但实质上,知识点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未能很好的理解各项生命活动的本质,仅仅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概念,就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的零散和欠系统性,学习的实际效果将会事倍功半。关于细胞分裂一节,新教材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放至同一章节学习。在学习完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后,如立即引入减数分裂,由于知识点本身的难度和学生知识系统的欠完整性,学生很难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区分开。此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想想有性生殖生物的整个生活史,让学生考虑成熟的雌性个体或雄性个体产生生殖细胞时,是否会是有丝分裂。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学生自己不难得出此处的分裂结果:产生的生殖细胞肯定是染色体减少了一半的细胞。在这个教学的环节中,从发现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引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区别,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成为了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同时,教师也不仅只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知识的引导者。
  五、通过相关学科知识,采取多边互动,加深概念理解
  生命科学是一门边缘科学,综合性较强。它与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发展更新。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能够主动地把所学的相应知识融合到生物的学习中来,这样不但便于生物本学科的知识的学习理解,而且也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在一些生物概念的学习中,也体现出相关知识对概念理解的重要性。在学习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时,可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分析,以细胞膜为界,某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时,存在哪几种情况?以及需要哪些条件?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已经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本质区别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拓展信息的传递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学生自我探究意识,实现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
  六、创设问题情景,从“趣”入手,引入概念教学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以问引思,通过教师巧妙地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问题情景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教师提问的技巧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其效果,情境中的设问既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又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解决,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动机。如在学习呼吸作用时,针对高中学生应有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生物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从何而来?(食物中的有机物)(2)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外是通过什么途径将能量释放的?(燃烧途径)(3)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是通过什么途径将能量释放的?(呼吸作用)(4)呼吸作用和燃烧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结果相同但条件以及过程不同)(5)呼吸作用类似燃烧,为何我们没有感觉到有机物的燃烧呢?(呼吸作用的释能是分步进行的)通过课前师生间的问题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而且自然引出有氧呼吸的相关学习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带着探究问题的心情来学习,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正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优化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启发。启迪学生思维应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而在概念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行去发现概念并获得概念。实践证明,利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概念,学生不但有意义地获得了概念,而且通过对概念获得的过程,发展了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比那种以灌输的方式教授概念的模式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