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巧设情境 让语文课堂散发独特魅力
【作者】 葛慧芳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
【摘要】【关键词】
在传统教学中,一篇课文,老师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生词﹑文章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路讲来;分析课文时,老师往往搞架空分析,把鲜活生动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简直就是“碎尸万段”的讲法。如此刻板烦琐、枯燥乏味的课堂,使大多数学生刚开始上课就盼着快点下课。这样的课堂怎会有效率?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觉得情境教学法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方面可收到喜人的效果。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或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深切的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运用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理解教材内容,深刻地领悟文章主旨。
情境教学法在一堂课中能否发挥作用和收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设置。设置得法则可使课堂妙趣横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教学双边活动的最优化,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怎样巧妙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基本原则是依据“文章特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文章情”为基调,以“教师情”引发“学生情”,三情合一,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使学生在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学科素养。也会使我们昔日沉闷的语文课堂就会焕发出无限生机,散发出独特魅力。
我们若能针对文章体裁特点,巧妙设置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散文《春》时就运用挂图,启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发挥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化静为动,使学生们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学生们时而微笑,时而点头,完全进入一个物我皆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又如,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为突破雪地捕鸟这一难点时就运用了简笔画来巧妙设置情境,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就是我在突破这一难点时的教学片断:
师:百草园是神秘的也是诱人的,特别是下了雪以后,孩子们可以去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那么,在百草园中最适宜干什么呢?
生:捕鸟(异口同声)
师:你们喜欢捕鸟吗?喜欢捕鸟的同学请举手。(每个同学都举起了手)捕鸟可没那么简单,它有时间﹑条件限制,而且还要讲究方法。谁来说说?
(时间﹑条件学生能快速准确说出,但捕鸟过程中的动作行为总是说得颠三倒四,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一边叫学生用笔圈出一系列的动词,一边在黑板上迅速画了一幅简笔画——多处故意画得不规范。)
师:老师画得好吗?
生:好(异口同声)
师:你们再仔细看看。真的好吗?(学生瞪圆了眼睛,不一会儿,大多学生脸上现出复杂的表情)说好的,请举手。(有30%的学生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有30%的学生在犹豫中慢慢地举起了手)
师:你为什么没举手呢?说说原因。(问其中一个没举手的学生)
生:老师,我……觉得你画得不大好,有几个地方好像不大符合课文内容。(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说出了心里话,但说完后显得局促不安)
师:很好,你观察非常细致。确实,有几个地方老师没画好,你能帮老师修改修改吗?(生听到老师的称赞,看到老师和蔼的微笑,大受鼓舞,上台修改)
师:非常好!谁还能修改得更好?(接着又有几个同学上台对简笔画作了修改,且争先恐后地说出了修改的理由)我抓住时机,让学生面对他们的作品,以文绘图。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前面说得颠三倒四的动词,这次学生竟然描绘得既准又快,而对作者为什么写捕鸟也答得准确无误。)
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而且也可以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及巧用电教媒体表现情境。 我在教散文,特别是一些优美的散文时,经常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所渲染的情境中遐思闲游﹑浮想联翩,品味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而对小说﹑叙事诗,我们则可用电教媒体来表现情境,可以从电影中剪辑相关的片断来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认识。经过实践证明,特别是对文言文的教学,在课中巧妙地设置情境,再配合学生的表演,能很好地把艰涩难懂的文字化为感人至深的故事,这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要使一节课真正获得圆满成功,情境表演中的偶发细节也不容忽视。如我们在利用情境教学法上课时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对“事件”处理得是否及时恰当,将直接关系到上课成败。我在上《伤仲永》的校际公开课时就遭遇了如此尴尬。在课堂的一个中间环节,我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特意插入了一段情景剧表演,逼真的表演一次又一次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台下的学生屏息凝视,听课的教师频频点头。但不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是“仲永的父亲”粘在嘴角的二撇山羊胡须突然掉下了一撇。顿时,学生们面面相觑,继而哄堂大笑。那个扮演“仲永父亲”的学生顿时呆住了,急得手足无措。这时,甚至有一个听课教师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见此情形,我急中生智,用幽默诙谐的语气道了句旁白:“胡子可以不要,钱却不能不收。”一听这话,“仲永的父亲”倒挺机灵,马上心领神会,搜索的眼神立刻从地上转移到“邑人”的钱币上,并且眼神显得更为贪婪。顿时,下面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更加深了学生们对仲永由天才儿童最终变为“泯然众人”的原因的理解。如此意外之事在情景剧的表演中时有发生,特别是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境剧中更是如此。遇到这类情况,若我们能在“险”中求胜,那么整堂课将焕发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总之,如果我们能巧妙设置符合教学目的且适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情境来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老师巧设的情境中形成有效思维,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悟文章主旨,在轻松愉悦的浓厚情境氛围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新课程的语文课堂必将不再沉闷,而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散发出无穷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