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孩子成为识字的主人
【作者】 王婷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轻松地识字。”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自己选择方法记愿意识记的字。
1、利用校园文化资源,随机识字。
我带领孩子们认识我们的校园,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美丽的校园还认识积累了大量汉字。
2、互认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
我为每个学生做精致的姓名卡,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这样,不仅快速有效的认识了汉字还很快结交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3、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商场里、公园里、汽车上、街道旁等,无处不是汉字,这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我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他们把这些字写成小卡片贴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立足课堂,巧妙识字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想识记办法,形成识记能力。
1、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境,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我用简笔画画出哭的样子,相机指导“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眼泪,小朋友们千万别漏了。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学生就会记得特别牢,以后再写“哭”字时,就不会忘记了这一滴眼泪。
2.儿歌识字法
儿歌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朗朗上口。如“少”字,编成:“步字去掉止,加上一点不多。”学生对“战”和“站”较难区分,我就编成:“打仗要用戈,直立才站稳。”等等。除此,我根据小学生喜欢当老师的特点,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读。用开火车读、抢读、小组赛读和生字找朋友等游戏,进行生字的巩固练习。这样,整个识字教学过程学生兴趣很浓,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强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又交上了新朋友,识记了生字。
3、经验识字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识字最终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因此,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方法。教学每课生字时,我先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立选择方法自学、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形的?是用什么方法记忆的?说说自己觉得哪些字容易写错。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乐趣,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记忆、自学能力。此外,我也与学生一起发现、总结识字规律。我把“加一加”“减一减”“猜数字”“编顺口溜”“组合法”等这些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有机渗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发现、总结出识字方法及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识字能力。
4、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的特点是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学生对生字生词就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学习课文《乌鸦喝水》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地深入逐步出现生字。课题里的“乌”和“喝”两个生字在出示课题时就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会把乌鸦认作喜鹊等其他鸟类,为此我不仅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乌鸦的插图,还自己制作了一个简易的乌鸦的模型,特意准备了一段关于乌鸦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乌鸦,看清乌鸦的毛全身是黑的,连眼睛也看不出。所以“乌”字与“鸟”不同,“乌”字上半部里面没有一点。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所以“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地记住,不易混淆。就这样,教师边讲边问,学生边听故事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儿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三、激发兴趣,开心识字
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而且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上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以下尝试:
1、 学习了合体字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2、 做一做,记字义
在教《操场上》这一课时,我发现编排的词语、生字很有特点.因为都是介绍体育活动,所以生字词中蕴含着“提手旁”、“足字旁”的字体较多,如“打”、“拍”、“跳”、“跑”,这可是让学生动一动,记字义的好时机。于是我相机让学生做有关的动作。孩子一听到可以做动作,小脸兴奋得通红,一个个争先恐后得展示起了“打球”、 “一人拔”、“一手拍”、 “原地跳”、“原地跑”……各种动作。通过动作展示,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些字,对这些字为何是“扌”、“足”也是深入人心, 更是扩词的一种无形训练。
3、演一演,记字形
在教学“身”这个字时,我边比划自己的身体边问学生:“看到“身”字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在我的比划中仿佛看到了“身”,一句句妙语如珠迸发:“我觉得‘身’上的撇像我的头!”“我觉得中间两横像我们人身上的骨头!”“一横像我们的手,因为两只手并在一起,所以只有一横了。”“还有长撇和竖钩就是我们的两条腿。” 听到这儿,我又问道:“为什么一条腿变成了撇,一条腿还有个钩呢?” “因为我们小朋友喜欢蹦蹦跳跳的,所以两只脚总是要踢出去,提起来!”是啊,谁说孩子们的想法是幼稚的,不用你老师多说,思维的火花就碰撞出奇妙的想象。
4、比一比,积累多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教学中,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于平易处设置难度,让学生必须奋力“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而大家争摘这不易的果子时,便有了竞争的刺激。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活动,如评比班中的“识字周明星”、“识字月明星”、“故事大王”等,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内心有“我要学”的想法,从而积极的参加到识字活动中去。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使学生的识字活动成为极快乐极有趣的事,很多学生的识字都是由乐趣转化为习惯,进而让主动识字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和自觉行动的。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孩子也会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
一、 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轻松地识字。”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自己选择方法记愿意识记的字。
1、利用校园文化资源,随机识字。
我带领孩子们认识我们的校园,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美丽的校园还认识积累了大量汉字。
2、互认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
我为每个学生做精致的姓名卡,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这样,不仅快速有效的认识了汉字还很快结交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3、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商场里、公园里、汽车上、街道旁等,无处不是汉字,这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我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他们把这些字写成小卡片贴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立足课堂,巧妙识字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想识记办法,形成识记能力。
1、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境,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我用简笔画画出哭的样子,相机指导“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眼泪,小朋友们千万别漏了。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学生就会记得特别牢,以后再写“哭”字时,就不会忘记了这一滴眼泪。
2.儿歌识字法
儿歌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朗朗上口。如“少”字,编成:“步字去掉止,加上一点不多。”学生对“战”和“站”较难区分,我就编成:“打仗要用戈,直立才站稳。”等等。除此,我根据小学生喜欢当老师的特点,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读。用开火车读、抢读、小组赛读和生字找朋友等游戏,进行生字的巩固练习。这样,整个识字教学过程学生兴趣很浓,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强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又交上了新朋友,识记了生字。
3、经验识字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识字最终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因此,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方法。教学每课生字时,我先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立选择方法自学、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形的?是用什么方法记忆的?说说自己觉得哪些字容易写错。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乐趣,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记忆、自学能力。此外,我也与学生一起发现、总结识字规律。我把“加一加”“减一减”“猜数字”“编顺口溜”“组合法”等这些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有机渗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发现、总结出识字方法及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识字能力。
4、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的特点是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学生对生字生词就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学习课文《乌鸦喝水》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地深入逐步出现生字。课题里的“乌”和“喝”两个生字在出示课题时就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会把乌鸦认作喜鹊等其他鸟类,为此我不仅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乌鸦的插图,还自己制作了一个简易的乌鸦的模型,特意准备了一段关于乌鸦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乌鸦,看清乌鸦的毛全身是黑的,连眼睛也看不出。所以“乌”字与“鸟”不同,“乌”字上半部里面没有一点。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所以“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地记住,不易混淆。就这样,教师边讲边问,学生边听故事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儿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三、激发兴趣,开心识字
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而且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上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以下尝试:
1、 学习了合体字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2、 做一做,记字义
在教《操场上》这一课时,我发现编排的词语、生字很有特点.因为都是介绍体育活动,所以生字词中蕴含着“提手旁”、“足字旁”的字体较多,如“打”、“拍”、“跳”、“跑”,这可是让学生动一动,记字义的好时机。于是我相机让学生做有关的动作。孩子一听到可以做动作,小脸兴奋得通红,一个个争先恐后得展示起了“打球”、 “一人拔”、“一手拍”、 “原地跳”、“原地跑”……各种动作。通过动作展示,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些字,对这些字为何是“扌”、“足”也是深入人心, 更是扩词的一种无形训练。
3、演一演,记字形
在教学“身”这个字时,我边比划自己的身体边问学生:“看到“身”字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在我的比划中仿佛看到了“身”,一句句妙语如珠迸发:“我觉得‘身’上的撇像我的头!”“我觉得中间两横像我们人身上的骨头!”“一横像我们的手,因为两只手并在一起,所以只有一横了。”“还有长撇和竖钩就是我们的两条腿。” 听到这儿,我又问道:“为什么一条腿变成了撇,一条腿还有个钩呢?” “因为我们小朋友喜欢蹦蹦跳跳的,所以两只脚总是要踢出去,提起来!”是啊,谁说孩子们的想法是幼稚的,不用你老师多说,思维的火花就碰撞出奇妙的想象。
4、比一比,积累多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教学中,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于平易处设置难度,让学生必须奋力“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而大家争摘这不易的果子时,便有了竞争的刺激。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活动,如评比班中的“识字周明星”、“识字月明星”、“故事大王”等,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内心有“我要学”的想法,从而积极的参加到识字活动中去。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使学生的识字活动成为极快乐极有趣的事,很多学生的识字都是由乐趣转化为习惯,进而让主动识字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和自觉行动的。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孩子也会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