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李彦霖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素养的良好载体,这就为语文完成奠基任务提供了平台支撑。所以,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地加以运用,使之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运用
【正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热衷与青睐。由于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素养。这正是奠基语文应承担的责任,这也是教师之所以喜爱的理由。然而,现行语文课堂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频频暴露问题:表面热热闹闹,学生有说有笑,但实则无效,让人感觉像是走过场,既浪费了时间,又乱了课堂纪律。那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成效呢?笔者用多年实践心得加以述说,特别向你表白在与初中语文有机融合过程中的教学感受。
  一、加强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和基础的,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合作的必要。所以,开展合作学习必先从强化基础入手,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①激发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情感。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持续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学习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撑,提高自主学习兴趣。②引发质疑,激励学生自主尝试。学起于思,患无疑。要使书本上的知识化为己有,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质疑,向作者质疑,向优美的文字质疑。没有质疑就不会主动思考,就不会自主尝试解决语文问题,学生就不会获得语文能力。所以,我们应很好地把课文问题化,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做到边读边思,读思结合。只有“有思”才能提出问题,只有“问题”存在,才能激发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为合作交流提供载体,为合作学习作好准备。
  二、注重合作学习习惯培养
  培养合作习惯并不是使学生养成学习依赖思想,动不动想借助集体力量解决学习问题。这种合作习惯更多的是合作学习所需要的方法,是合作训练中反复强化的“行为积淀”。大致有:①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参与是学习前提,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需要学生主体参与,特别是思维参与。现在“00后”学生学习意识不浓,不能“形神兼备”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创设合作氛围,引发学生积极情感,使之主动参与;②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能从别人意见中发现与自己学习收获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以弥补自身学习不足,做到优势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目的;③培养学生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④培养学生信息整理和成果汇报的习惯。小组学习中,由于有明确分工,记录员要做好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归纳出共有收获,也要整理出目前疑惑,需要解决的地方。教师不但要授予这些方法,更要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不需要教师强求自觉能做到。在汇报阶段,学生才能快速阐明学习成果和思之所惑。
  三、正确把握学生合作时机
  组建了学习小组,优选了合作内容,还需要考虑合作时机问题。先前我们说到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自主学习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给集体解决。但在自主学习后,学生因个体不同,出现的疑惑也各不一样,都留出很多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那是不是我们都把它作为集体解决对象呢?肯定不是的,我们要分类点拨,引导学生自我解决。对一些特别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才能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时候,大多学生渴望得到答案,正处于“愤悱”状态,有“想知为快”之时,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合作时机。但个别教师对此态度随意,不问教材特点、不分场合、不分时段地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把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也当成合作学习的“话资”,结果使合作学习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并造成学生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越来越低。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常见的合作时机有:①揭示重难点知识时进行小组合作。如学习《岳阳楼记》,围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内涵,让学生分组讨论,进一步感受范仲淹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②思维受阻时进行小组合作。当学生对教师的问题存在解决困难时,或对问题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时,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③解答开放式问题时进行小组合作。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围绕“孔乙己到底有没有死”让学生分组交流,并说明理由,学生的回答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体现了他们对人物性格和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理解;④意见分歧较大时进行小组合作。当教师给出的素材学生通过独立探究意见不一时,或对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及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简单一言蔽之,就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学生力所难及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力所不及的问题,则由师生共同解决。
  四、科学评价学生合作成果
  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得以成功的关键,是合作学习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合作学习有效运转的润滑剂。我们知道,合作学习只是载体,是手段,目的是促进学生解决语文问题,获得语文素养。所以,在合作交流成果汇报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中肯评价,以激励为主,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增强学习动力,采用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更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愉悦。为此,我们要创新评价方式,尽可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让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等方式进行。而我在日常教学中就喜欢运用肢体语言给学生送去鼓励: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张微笑的面庞、一个翘起的拇指、一个拍肩的动作……这些既经济又能给学生带来成功与快乐的评价方式,我们何要吝惜?这不仅能增强学生进一步合作动力,提高合作欲望,还能营造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细心研究,正确运用,让它成为助推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良好载体,为语文完成奠基任务提供平台支撑。
  参考文献:
  【1】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2】张德伟、荷晓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
  【3】李秋菊,《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