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作者】 范遂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鲜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我执教语文的几年教学生涯中发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我校的学生大多数都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平时接触到校外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作文无从下笔。面对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我在分析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因素及其原因的基础之上,再结合我的教学,提出了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相应教学方法。
  我班的不少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每次作文都像是应付交差一样。总是不愿意写或拖到最后才勉强完成,交上来的作文质量也不高,不是结构不完整就是记流水账或者是文章干瘪乏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 ”。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才爱写作文,才能从认识上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首先,我就需要找到孩子们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原因
   1、无题材写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方面因为我校学生大多数住校,只有周末才能跟外界接触,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少,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以及一些时事新闻了解较少。学生没有亲见、亲闻、亲历、或亲感,就无话可说,没有题材可写,对写作文感到厌倦。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观察能力,经常对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闻而不闻,没有积累下写作文的素材。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作文课存在抵触情绪,从心理上畏惧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常常是文思枯竭,因此就只有冥思苦想,胡编乱造,甚至是抄袭,导致作文中的思想不是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真实想法又不愿意写进作文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合一的教育普遍缺乏。
2、 写作的方法、技巧被模式化
  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注重作文知识、技巧的灌输,注重审题、 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思考和想像等等,制约了学生想像力、 联想力以及创新力的发挥和培养,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所以有些小学生的作文,总会有千篇一律的感觉。我曾经批改过一个班的作文,是写班主任的。全班30几个学生的作文如出一辙,全是第一自然段写老师的外貌,外貌描写没有抓住特征来写,换一个人也能用,后面写老师的一两件事,最后写对老师的爱,就像是在喊口号一样。批阅完后,我对学生的作文没有任何印象,就像把一篇作文看了30几遍一样。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多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违反了学生创造的规律,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3、 家长和老师给予太高的要求和期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6、7岁开始就送孩子去兴趣班补习作文。而有些老师为了培养出超龄“写手”就会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以 “习作” 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 “写话” 阶段的小学生,这就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标准,而学生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大人们的期待 ,就渐渐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觉得作文太难 ,琢磨不透,就不会作文了。
a) 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1、利用游戏,激发作文兴趣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是儿童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指导作文,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作文上,学生便会乐于写作。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参加游戏的同学的表情,动作,猜想他的心里活动。有一次,我教孩子们玩“枪打小兔子”的游戏,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这是一个考反应的游戏,一轮一轮淘汰,直到留下最后一个优胜者。获胜者说自己取胜的秘诀,说参与时的心情,其他同学讲自己为什么会被淘汰,输掉时的心情又怎样。学生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态融入游戏中,在玩中细致观察,达到了乐于写作的目的。
2、利用有限资源,丰富校园活动
  由于孩子长期住校,参加校外的活动少之又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给学生写作提供素材。作为语文老师应尽量给孩子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在二年级植树节的时候,我利用班队课带孩子们去植树,回教室后让他们把植树的这次经历写下来。由于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的真情实感写的真实、具体。清明节的时候,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关于革命烈士的演讲比赛,比赛后让参加的同学把这次活动记录下来,没参加的同学把观看过程写下来。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等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3、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而写作文时却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培训之前,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曾经我看见过一位老师在教一年级的时候,让学生周末回家“说”作文,家长记录在本子上,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那个班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在二年级开始写话的时候,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使学生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4、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中,老师对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我们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发现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用波浪线标示出来,学生一见到这样的符号,就会产生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一定会暗下决心,争取在下次有更精彩的表现。采取高分政策,对好的作文尽量打高分,对于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分数,适当拔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特别是让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对写作建立信心。
  我们学校有校报,我经常把学生的文章拿去投稿,当被刊登的孩子看到自己的文章时,他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会大大激发其他孩子的欲望,在班级上形成良好的写作风气。
  总之,在平时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收集好词佳句,组织各种活动,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提供素材。老师在指导学生的作文时要多肯定,多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