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微

【作者】 李绍兰

【机构】 广西省桂林市荔浦县新坪镇初级中学 54661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成了普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并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最后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意义;
【正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它是传统学科教学的继承、交叉和综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有利于学校学科教育朝着特色教学的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使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学科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够将知识信息内容进行重组和创新,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此,要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认知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方法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各个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和教学资源重构或融合,发生聚集效应,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在于,把所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能更好地完成学科目标、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方法、人力资源等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二、在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误把加入信息技术简单地等同于整合
  有些教师对于整合的内涵认识肤浅,错误地认为只要在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就整合了。他们一味地把信息技术作为其课堂上的一种手段、一个点缀,甚至有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之嫌,在看似热闹的背后往往脱不开穿新鞋走老路的俗套。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在于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仅仅是演示交流的工具,只有当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选择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其及时地获取信息,将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表达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2、整合的过程中迷失了学科实际特点
  有些教师盲目赶场,不分学科、内容,过于追求多媒体效果,甚至把一些不该“动”的文字与图片强加于教学中,不仅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违背了本学科的教学初衷。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过于拘泥于形式,将本该服务于课程的教学变成服务于信息技术,这恰如削足适履,效果自然是不会好的。整合不仅要有利于教师教,更要有利于学生学。因此,整合需要我们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根据各学科的实际特点,重新对教材教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学习的最佳切入点。
  3、课程整合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之争混乱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学生填鸭式地被动接受和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造成创新合作型人才缺失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中欲先改之而后快的一个方面。虽然很多教师充分利用所制作的课件,较好地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成功地辅助其突破了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但终其而言,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并未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没有从本质上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4、整合深度基本上仍停留在媒体观上
  整合中,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树立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合他们真正有效的学习环境的意识,他们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基本上停留在用课件“播放”或“呈现”内容的层次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营造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师常常考虑如何教学生,如何制作一个能帮助我们教学的课件,却往往忽略学生也是一个自立的群体,也具有自我学习、相互交流的能力和意识。建构主义认为,长期的“重教轻学”,一味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症结所在。
  5、学科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及意识不到位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要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有在竞赛课期间,才赶鸭子上架,忙成一团。而不论从课件制作方面,还是在竞赛过程中都暴露出教师们自身信息素养和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懂得如何制作课件、面对计算机的突发事件茫然无措的教师不在少数,更不用说指导学生培养其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策略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要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大胆想象、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应避免信息技术延续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目前,学校的学科教育水平明显滞后于科技的发展,虽然通过教学改革,教材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受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计算机网络提供了大量最新的知识和学习信息,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可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更具时代气息,结合教材教学,更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比如在课文《圆明园的魂灭》的教学中,旨在把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被八国联军破坏之后的残败景象进行对比,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但学生对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的情景没有亲眼目睹,仅仅通过课文不能想象这些历史画面。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教学资源中的《火烧圆明园》电影剪成片段,并配上大量的历史图片,将其做成课件,这样就能再现当年的历史。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快捷、准确地提供图片、音乐、电影等多媒体材料,方便人机交互操作,这能使单调的学习内容生动有趣,增强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获得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体验。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认知工具,它与学科的整合在信息化时代的课程教学方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必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在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