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田桂琼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北城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的动力,而教育事业的创新则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出发,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三方面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培养
初中是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叛逆、倔强、缺乏辨别能力,但是却拥有超强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从小事抓起,从课堂抓起,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1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1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思想道德方面、能力方面、身心发展方面等等,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满足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
1.2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教育密不可分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方面。要想做好创新教育,就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习惯,以实现对事物的独立操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教育密不可分,而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培养的,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更好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
2.1.1 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需要学生自身的投入和教师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出学生的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首先,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由传授者向参与转变,由指导者向引导者转变。教师一定要改变原来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教课过程中尽量贴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创造一个自主愉快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学习进行更大的投入。即便是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激发兴趣和潜能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提问,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做到这些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会完善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2.1.2 营造愉悦的教学气氛
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过程中,愉悦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严肃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的气氛,以改变学生对数学的错误认识,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要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只有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才会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2.2.1 培养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极大的创新热情,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是培养学生参与创新热情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家的成功故事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开心、激动的事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2.2 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并以典型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可以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好基础,并更好的参与到创新实践中来。
2.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方法的培养策略
2.3.1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很多学生到了初中阶段还是不会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一切都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情来。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只有多看、多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自己合理的安排学生实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套时间安排的模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吸收,当学生对课前预习、课上听课、课后复习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时,数学的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2 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
一个良好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初中数学的学习规律主要指的是对课堂笔记的及时回顾,不仅要复习老师讲授的知识,也要复习自己仍不清楚的知识。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定期的复习,并辅以相应的习题,那么他一定可以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并对该知识保持一个持久的记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3.3 优化学习方法
优化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优化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劳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效率。二,要有自信。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很快摆脱失败的阴影,发掘出自身最大的潜力。三,要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口读还是眼看,都是辅助大脑思考的方式,而只有用心去学习时,大脑才会全神贯注的进行思考,因此只有用心才能提高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大胆改革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并结合一定的方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龙厚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3):8-8.
[2]于永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C版,2014,(2):178.
[3]田维渊.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导报,2014,(4):265-265.
[4]周忠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2):23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培养
初中是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叛逆、倔强、缺乏辨别能力,但是却拥有超强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从小事抓起,从课堂抓起,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1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1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思想道德方面、能力方面、身心发展方面等等,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满足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
1.2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教育密不可分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方面。要想做好创新教育,就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习惯,以实现对事物的独立操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教育密不可分,而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培养的,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更好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
2.1.1 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需要学生自身的投入和教师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出学生的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首先,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由传授者向参与转变,由指导者向引导者转变。教师一定要改变原来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教课过程中尽量贴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创造一个自主愉快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学习进行更大的投入。即便是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激发兴趣和潜能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提问,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做到这些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会完善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2.1.2 营造愉悦的教学气氛
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过程中,愉悦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严肃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的气氛,以改变学生对数学的错误认识,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要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只有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才会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2.2.1 培养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极大的创新热情,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是培养学生参与创新热情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家的成功故事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开心、激动的事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2.2 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并以典型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可以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好基础,并更好的参与到创新实践中来。
2.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方法的培养策略
2.3.1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很多学生到了初中阶段还是不会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一切都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情来。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只有多看、多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自己合理的安排学生实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套时间安排的模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吸收,当学生对课前预习、课上听课、课后复习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时,数学的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2 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
一个良好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初中数学的学习规律主要指的是对课堂笔记的及时回顾,不仅要复习老师讲授的知识,也要复习自己仍不清楚的知识。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定期的复习,并辅以相应的习题,那么他一定可以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并对该知识保持一个持久的记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3.3 优化学习方法
优化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优化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劳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效率。二,要有自信。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很快摆脱失败的阴影,发掘出自身最大的潜力。三,要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口读还是眼看,都是辅助大脑思考的方式,而只有用心去学习时,大脑才会全神贯注的进行思考,因此只有用心才能提高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大胆改革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并结合一定的方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龙厚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3):8-8.
[2]于永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C版,2014,(2):178.
[3]田维渊.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导报,2014,(4):265-265.
[4]周忠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