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谈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问题

【作者】 张前龙

【机构】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但目前教师业务能力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因此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教师 业务能力 提高
  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因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学校和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一、加强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尽管教育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培训工作,但教师对此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从培训机构角度上讲,存在着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内容陈旧和方式单一等问题,教师花时间接受培训收效甚微;二从教师角度上讲,教师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制性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很多地方都将培训与教师职称评定和晋级挂钩,教师受训已成为不得已的无奈之举,因而难以通过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有鉴于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工作: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调整优化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改进培训日程安排,尽可能避免因较多的教师同时参加培训对教学造成的冲击,让他们在受训期间能够静心于学习。同时加强对教师受训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增强受训的自觉性;完善培训政策,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受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在受训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教育培训机构应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培训内容陈旧,难以激发教师受训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培训内容应因时而化,紧跟时代步伐,主讲教师应讲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相关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动态,讲最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讲教研成果突出的地区和学校教研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等。主讲教师只有讲授贴近时代、贴近中小学教学和贴近教师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开阔教师视野,拓宽知识面,掌握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教研策略与方法,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培训机构应改进培训方式。目前教育培训基本上采用“满堂灌”模式,主讲教师照本宣科地读讲稿,受训教师听得昏昏欲睡,不知所云。这样的培训对受训教师来讲不仅是精神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而且是时间和精力上的严重浪费。因此教育培训机构应在丰富培训内容的同时,改进培训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受训教师全程和全员参与,调动他们自主研究和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针对目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够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培训机构能够从学校和教师工作实际出发,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内容,改进培训方式,那么就能更好地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培训机构对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促进功能。  
  二、营造氛围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条件
  如果说教师参加培训是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学校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是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不同的教研氛围对教师研究教学和提高业务能力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置身于良好的教研氛围之中,受其熏陶,往往会积极主动地从事教学研究,并在长期的教研活动中促进业务能力的提高;相反,原本有着教研兴趣和爱好的教师长期置身于教研氛围缺乏的学校,其兴趣爱好最终也会消磨殆尽,放弃教研。因此学校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教研,采取切实措施,大兴教研之风,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
  教研纳入教学管理。目前学校教学管理的重心基本上都放在抓毕业班成绩提高上,为此学校通常将那些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踏实和拥有教研潜质的教师放在毕业班教学岗位上,而且多年如此。教师为了不辜负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不得不终日埋头于教学,狠抓学生成绩,却无暇于教研。长期以往,他们渐渐地失去了教研兴趣,安于拿着别人现成的东西去上课,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业务能力下降。为此,学校应调整策略,优化教师配置,采用以老带新方式,尽快培养出更多的青年教学能手,减轻经验丰富、有教研潜质教师的教学负担,以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研活动,为自己“充电”。不仅如此,学校应将教研活动及其成果纳入到教学管理之中,实现教研工作的常态化。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单一的教学结果评价,以成败论英雄,既忽视了过程评价,又缺乏教研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导致了教师甚至背离教育本真违背教学规律片面地强制性地抓学生成绩,无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这势必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学校应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总揽全局,完善评价机制,将教研活动及其成果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与教师切身利益相联系,引导、激发和调动教师教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教研创造条件。教师教研还需要学校提供较为充实的硬性条件,教师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条件,才能更好地从事教研活动。为此,学校应制定教研工作的远景规划,使教研工作围绕目标按计划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加大教研经费投入,不断地充实图书和音像资源等,为教研提供丰富的资料;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即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传经送宝”,进行教研指导,并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借鉴他校教研经验;优化重组教师队伍,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步入教研轨道,投身于教研活动之中;鼓励教师自主教研,提倡教师集体进行专题研究,并将教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实现教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完善激励机制,健全评价机制,以激发和调动教师教研热情和积极性。
  三、勤于修炼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根本途径
  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教育培训,离不开学校营造氛围,更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修炼。勤于修炼,强基固本,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根本途径。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持之以恒的阅读,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于漪也说过:“不爱读书的教师不会成为优秀教师。”经验表明,除教科书和参考书之外,任何书籍都不阅读的教师,难以成为优秀教师。因此教师应养成勤于阅读五个方面书刊的习惯:研读教学经典理论著作,提高理论素养;阅读相关的心理学著作,使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阅读学科专业书籍,深化对教材的认识,提高驾驭教材能力;阅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书籍,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丰富文化内涵;浏览报刊杂志,捕捉有效信息,以充实科学教学。教师只有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才能为业务能力的提高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和深厚的理论根基。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尝试,不断地总结经验,是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根本举措。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不愿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尝试,不敢做教学领域的“拓荒者”,因而难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较多的经验,难以有教学能力的提高。有些教师虽然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地探索尝试,由于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最终未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性提高。因此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以广博的知识为支撑,以丰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尝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逐步提高业务能力。
  常态化的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教师成长的著名公式:成功=经验+反思。在我国,有研究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获得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教师要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对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感性化的经验进行常态化的反思,通过反思和研究加以提炼升华,将感性化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常态化的教学反思不仅能够将他人的理论成果和教学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精神财富,而且能够日益丰富理性化的教学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不断地提高业务能力。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学校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修炼,强基固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