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中小学开展孝道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陈景远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办事处归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从字的结构来看,是“子尊老”的意思。孝道,是为人子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当前,中小学为什么要强化孝道教育和怎样开展孝道教育,就是本文重点思考的两个问题。
  一、中小学强化孝道教育是现实的要求
  1.学生孝道缺失需要补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中小学生的孝道缺失是一个普遍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尊老意识缺失。二是养老行为的缺失。孝道缺失,不仅影响到中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也影响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问题,社会和家长都普遍呼唤着孝道在孩子身上的回归,因此中小学开展孝道教育是补救孝道缺失的现实需要。
  2.家庭养老需要孝道支撑 目前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宣扬传统的孝道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中小学强化孝道教育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社会和谐需要孝道维持 中国孝文化认为,“孝”不但是指孝顺父母,而且包括爱兄长,还要扩而广之行“孝”于天下,爱天下之人。在中小学开展孝道教育,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从以上分析看,中小学开展孝道教育既是学生品德培养的客观需要,又是现实社会的迫切需求,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根据这些需要和需求,应该在学校积极开展传统的孝道教育。
  二、强化小学孝道教育的思路
  根据国家的要求,学校如何强化孝道教育,如何做到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去实践。
  1.思想上“重孝”。我们每个中小学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孝道。首先要改变过去对孝道文化的不正确认识,有些人总认为孝道是封建社会的东西,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过,所以讲起来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够大胆,放得不开。今天我们要辩证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科学地对待。其次要充分认识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是几千年来民族伦理道德的精华,孝文化孕化着代代中国人,积极促进人际关系和睦、社会秩序的安定和有力推动着社会文明发展,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起着重要作用。再次各个学校的领导要重视,组织上有安排、行动上有计划、活动上有落实,效果上有检查,要把孝道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还要建立一些孝道教育的制度和机制,把孝敬文化建设纳入于学校整个常规教育与管理之中。
  2.教学上“讲孝”。课堂教学上要讲解孝文化的内容。由于受极“左”错误的长期影响,学校的品德教育缺少孝道文化的系统内容。开展“孝道”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学孝”,要让学生懂得孝的内涵及其深刻的意义,要把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政治课中“孝敬父母”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行系统讲授,教师应该依据学科教材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道德品质实际、挖掘教材中孝敬父母教育的内容,并向学生讲解传授我国古代孝行故事与现代伟人行孝事迹。“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在品德课上,思想道德教育要和传统孝道教育结合起来,增添一些古今的典型行孝人物和行孝事例,给学生进行讲解,使他们学有榜样。除此之外,还可以编印一些关于孝道的教材,发给学生自看自学,进行自我教育。总之,使孝道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
  3.实践上“学孝”。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经常开展一些学习孝道的实践活动。在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应强调“躬行”,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学校创设一些有利的教育情境,诸如利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强化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也可以通过“一封家书”“情感交流面对面”等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大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养育之恩,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来回报父母,学会行孝。还可以把学生带出去到车站和码头等公共场所,为老弱病残者义务服务。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或鳏寡孤独者的家庭,帮助老人聊天,进行心理沟通,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等,为困难的老人捐钱捐物等。学校放假前还可以布置假期的尽孝活动的安排,开学后让学生汇报帮助老人干了哪些活,尽了哪些孝心,汇报材料要有家长的签字。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实践中学会尽孝。
  4.环境上“显孝”。学校要在校园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方精心合理地布置有关“孝道”的古今图画、名人警句、诗词歌赋等,让学生随时随地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在学校的宣传栏里,介绍报道本校的敬老、尊老和助老的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宣传孝思想、孝文化。还可以张贴学生撰写的关于尽孝的好文章、好书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调动他们对尽孝的思考。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校园文化对学生品格形成的影响十分重要,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锻造学生身心和谐的重要途径。在校园环境内彰显孝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孝的环境中体验真、善、美,在体验中感悟真情,感悟孝道,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孝道。
  5.总结上“奖孝”。学校开展一系列的孝道教育活动,期末或者年终要认真总结,对尽孝好的学生要进行表彰奖励。其程序是每个期末或每个年终,首先班级开展评选活动,评出班上的孝子,然后推选到学校,在全校评出学校的孝子。要切实做到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和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典范。其办法,学生推荐、家庭推荐和社会推荐三结合,然后教师走访调查落实,最后根据推荐的情况和调查的事实,学校做出表彰决定。对受到学校表彰奖励的孝子,可以在入团、入党方面优先吸收,在选拔班干部优先考虑,在考学、选校方面优先录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选校里开展“评孝”“奖孝“活动,使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楷模,行有方向,可以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尊老爱老的孝敬意识和孝敬行为,弥补部分学生缺失的孝道。通过评选奖励活动,既可以用榜样的先进事迹影响广大青少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同时又在社会上大张旗鼓地对这些典型进行宣传和褒奖,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形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社会风气。
  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孝道文化显得愈来愈重要,儿童需要孝,老人需要孝,家庭需要孝,社会需要孝,学校作为传播文化、教育人的阵地,教师作为传播者、教育者,传播孝道文化、教育青少年树立新的孝道,则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孝道教育方面不断努力、不断强化,使优秀的孝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