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

【作者】 蒋成汉

【机构】 山东莒南县洙边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结预习式。
  这是目前数学课最常用的结课方式,它是指用精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例如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段: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了许多收获,例如学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咱们先说说收获了哪些知识?
  生1:统计可以一眼就让我们看清楚谁多谁少。……
  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小!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生1:统计时要先把东西分一分。
  师:对,也就是了解信息!还有其他方法吗? ……
  师:了解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统计的一个过程,而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比一比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统计的好方法,它们能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统计知识,以后我们还要用到。
  以上教学中,老师用“咱们先说说收获了哪些知识?”“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新知的掌握;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以致用。例如《面积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
  生2:……
  生3:还有数格子的方法。
  师: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男生看的时候,女生不能看;女生看的时候,男生不能看。现在开始,女生先看(出示一个长方形的硬纸板正面),这个图形有多少格?(男生全部闭眼)
  女生齐答:6格。
  同样女生闭眼,男生看(老师出示同一个长方形硬纸板的反面)。男生齐答:24格。
  师(把长方形硬纸板正反交替慢慢翻转): 请男生和女生同时看,现在请大家想想,谁看到的图形大?
  生齐答:一样大。
  师:那么,为什么用数格子的方法不能比较大小呢?到底哪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是最科学的呢?我们下次继续学习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虽然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还在沉思,有的小声议论着……)
  学生可能认为新学的“数格子”方法对比较面积大小很管用,但是这种“数格子”多少比较的方法还不是最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际游戏让学生产生了新的认知冲突,即为什么同样面积的纸板却可以用不同的格子数来表示。而老师说“什么是比较面积大小最科学的方法呢?我们下次继续学习”, 让学生带着疑问离开课堂,而从激发了学生的寻求、探究“面积单位”的欲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埋下伏笔。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 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 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 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四、音乐赏析式。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
  “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顶呱呱。
  总之,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