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作者】 李 俊
【机构】 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案例描述:
第一节要听我的课。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长城》,课堂上所需的字卡、图片让我昨天忙到了半夜。我对这堂课没有多少把握,只在心中祈求少两个插嘴的和唱反调的。伴随着上课铃,我提起精神小心谨慎地走进了课堂。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全班哇啦哇啦地读书声,看来课前准备的还挺充分,我心中一阵暗喜,这让我放心了许多。
开课不到5分钟,在引出课题时,我给全班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见到过长城吗?那它又有哪些特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势头让我感觉有些不妙。
果然,在指名一两个学生发言后,还有好几个学生不肯“罢手”,我知道,这必然会打乱我的教学安排。为了贯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的宗旨,不得不听他们讲述一段段关于长城的故事。
“外交官”赵中华说:“长城是我国的奇迹,它是有名的旅游景点,我爸爸还去过长城呢!”李雪同学说:“长城在我国的北方,它是一道城墙,用来防御敌人的袭击!”“小能人”徐惠敏同学说:“长城不只是一个朝代所建,它历经了四五个王朝,自秦朝的时候就有了长城。”故事大王孙乐乐说:“我还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呢!”看这情景,我心中焦急万分,再不刹车就没救了。我借评价学生之机把话头一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长城的具体构造和它所具有的伟大意义吧。”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长城的特点”话音刚落,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几个读书快的学生一会儿就抢着举手回答,大家你来我往、互相补充,说得头头是道。最后,我总结性地接过话题:“是呀,你们看书上那幅图,长城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它的气势让我们一看,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我似乎已进入状况,开始和学生自然地交流了,正在我以为可以顺水推舟的时候,赵家宏发言了:“长城那么长,并且修在山尖上,它哪儿来的材料呀?这些材料是怎样弄上去的呀?我们家盖房子还要用到一些劳动工具呢!”
这时我看到一向不爱发言的张慧同学举手了,心头一喜,立马把机会给了她,她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正因为附近没有砖,人们才会从很远的地方运来,这不更充分的说明建长城时的不易吗!”我赞许地点点头,看到了她脸上少有的得意神情。她又说“过去我们的国家战争不断,人们为了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不惜一切代价从远处运来石头,修筑城墙,把敌人堵在外面,这不更说明我国人民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吗?”
“我们再看看长城的城墙,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峰火台,书上给我们说是屯兵和传递信息用的。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什么呢?”我的话音刚落,爱琢磨的孙东升同学立即举了手,说:“我看到一个密秘:过去我们的国家很落后,传递信息用的是烟火、战鼓、飞鸽传书,而现在我们的人们用上了电话、无线电、计算机,这说明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强大了,才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
最后,课文在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声中结束了。
案例反思:
这节课,我最担心的七嘴八舌的情况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时的我确实很着急,然而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阻止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热情,因为我知道: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让学生自由动起来。有发现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平等中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地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让语文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让学生在课上倾情展示与尽情交流,绽放绚丽的个性之花!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成为他们个性飞扬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自由地、充分地“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才会焕发出生命活力!
第一节要听我的课。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长城》,课堂上所需的字卡、图片让我昨天忙到了半夜。我对这堂课没有多少把握,只在心中祈求少两个插嘴的和唱反调的。伴随着上课铃,我提起精神小心谨慎地走进了课堂。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全班哇啦哇啦地读书声,看来课前准备的还挺充分,我心中一阵暗喜,这让我放心了许多。
开课不到5分钟,在引出课题时,我给全班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见到过长城吗?那它又有哪些特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势头让我感觉有些不妙。
果然,在指名一两个学生发言后,还有好几个学生不肯“罢手”,我知道,这必然会打乱我的教学安排。为了贯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的宗旨,不得不听他们讲述一段段关于长城的故事。
“外交官”赵中华说:“长城是我国的奇迹,它是有名的旅游景点,我爸爸还去过长城呢!”李雪同学说:“长城在我国的北方,它是一道城墙,用来防御敌人的袭击!”“小能人”徐惠敏同学说:“长城不只是一个朝代所建,它历经了四五个王朝,自秦朝的时候就有了长城。”故事大王孙乐乐说:“我还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呢!”看这情景,我心中焦急万分,再不刹车就没救了。我借评价学生之机把话头一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长城的具体构造和它所具有的伟大意义吧。”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长城的特点”话音刚落,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几个读书快的学生一会儿就抢着举手回答,大家你来我往、互相补充,说得头头是道。最后,我总结性地接过话题:“是呀,你们看书上那幅图,长城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它的气势让我们一看,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我似乎已进入状况,开始和学生自然地交流了,正在我以为可以顺水推舟的时候,赵家宏发言了:“长城那么长,并且修在山尖上,它哪儿来的材料呀?这些材料是怎样弄上去的呀?我们家盖房子还要用到一些劳动工具呢!”
这时我看到一向不爱发言的张慧同学举手了,心头一喜,立马把机会给了她,她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正因为附近没有砖,人们才会从很远的地方运来,这不更充分的说明建长城时的不易吗!”我赞许地点点头,看到了她脸上少有的得意神情。她又说“过去我们的国家战争不断,人们为了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不惜一切代价从远处运来石头,修筑城墙,把敌人堵在外面,这不更说明我国人民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吗?”
“我们再看看长城的城墙,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峰火台,书上给我们说是屯兵和传递信息用的。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什么呢?”我的话音刚落,爱琢磨的孙东升同学立即举了手,说:“我看到一个密秘:过去我们的国家很落后,传递信息用的是烟火、战鼓、飞鸽传书,而现在我们的人们用上了电话、无线电、计算机,这说明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强大了,才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
最后,课文在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声中结束了。
案例反思:
这节课,我最担心的七嘴八舌的情况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时的我确实很着急,然而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阻止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热情,因为我知道: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让学生自由动起来。有发现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平等中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地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让语文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让学生在课上倾情展示与尽情交流,绽放绚丽的个性之花!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成为他们个性飞扬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自由地、充分地“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才会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