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谈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作者】 胡举玲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策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困境 教学活动 设计策略      
  1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引起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困境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其一是大班级教学;其二是在英语教学中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1 大班级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我国教师少、学生多的教育实情,导致大班级教学普遍存在。绝大多数的小学以大班级教学为主。课堂班级人数在什么范围内属于大班级呢?David Hayes(1997)在研究中将大班定义为:包含50名或更多学生的班级就可以定为大班。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大班级:一是课堂学生人数对教学过程紧密度影响的程度;二是学生人数对课堂秩序管理影响的程度。即可将大班级定义为:学生人数多至教师必须紧密主导教学流程,教师必须实施高度控制的课堂管理。 
  无论是大班级教学还是小班教学,都各有其优、缺点。大班级教学的优势表现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积极推动学生间的互助学习;节约教师资源,等等。但是,在第二语言习的环境中,大班级教学常常产生许多问题,尤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目前,小学英语大班级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少。大班级教学因为时间、空间因素的限制,是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口语的机会减少,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练习的机会,学习效果差。(2)学生语言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班级人数多,教师辅导水平低,能力弱的学生所花的时间自然有限,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1.2 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有的教师工作认真,教学设计的内容详细,语言活动丰富、结构清晰,流程完整,面面俱到,但是实际上课效果并不好,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各个活动参与的兴致不高,有的学生认为活动幼稚,有的又认为太难了。 
  1.3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结合学生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的意义:(1)根据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2)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现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宿主。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是教学设计的知识基础,决定了教学设计中具体学科知识内容的结构和水平;各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方面有不同的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不同年龄段出发,并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才能使学生现有水平和教学目的之间的距离有计划、有步骤地缩短,最后达到教学目的。
  2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进行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教学设计的主要部分,教师备课时的重点;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习得的主要途径。同时,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对教学效果有负面影响:一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长期使用不当的教学设计使整体教学质量低;二是课堂气氛低沉,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消极。 
  2.1 改善大班级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困境的要点 
  2.1.1 正确运用分组活动。分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又是组织大班级教学的好方法。英语教师大多都赞同这种教学活动方法,并且在当前的英语课堂活动中使用得非常广泛。
  2.1.2 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由于认识到传统课堂管理重“静”带来的缺陷,于是新课程提出“动”的理念,即:“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以及新课程理念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使课堂的动、静失衡,出现许多误区,如:课堂过于“热闹”,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活动形式上,而不是学习内容。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动静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必须制定有效的课堂规则,对学生有适当的约束,使学生在课堂中动而不乱,动而有序,将重心放在教学内容上,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大班级课堂管理的核心在于: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规则,一旦制定,坚决执行,彻底执行。 
  2.1.3 实施合作学习 
  大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精力有限,要将学生人数作为优势进行合理利用,来平衡高、低水平学生之间的差距。实施合作学习的要点在于:(1)各个合作组之间有竞争;(2)各个合作组的目标不同;(3)学习者通过小组之间互动,主动投入学习,完成所定目标 
  2.2 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2.2.1 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综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影响教学设计的学生心理发展主要因素有:(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6、7岁学生进入小学学习,学习逐步取代游戏而成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小学生的学习既有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如: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活动;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又表现出其年龄阶段特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上小学生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大多数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习兴趣所左右。其二,在小学时期,学生最初更多的是对学习过程、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有兴趣,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初步开始发展,并且前者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主要作用。对学科兴趣的分化一般从三年级开始。
  2.2.2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 
  (1)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避免歧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学生了解缺点和改进缺点的基础,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累积成功经验,建立自信。(2)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难易适当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心理需求,教师对学生目前的心理发展水平,需要进行正确分析后,才有能制定出适合的教学计划,设计出难易适当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郭文英.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