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精心创设语言环境 全面培养英语能力
【作者】 白海兰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泉源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课堂活动交际化、课外活动多样化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在交际实践中激发学生潜质,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动中学,用中学,乐中学”的教学格局,这是我们着眼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此,我们进行了以“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为内容的研究和实践。
(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健全领导机制,构筑教研网络,打造语境实践教学的实验平台
实验主要遵循“系统设计──分步实验──整体优化──协调发展”的模式,本着“分项研究,专项突破,知行共振”的思路稳步开展实验。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由学校强化对实验流程的区位管理。按照依据实验方案,确立每个轮次的实验班和对比班,并确立分步实验的八个课题研究,以期专项突破,整体优化。同时,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明确“三课(渗透课、实践课、活动课)”模式的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知识主题,寻找渗透点,实现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能力主题,利用切合点,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情感主题,培植生长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鲜明个性。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优化语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是进行语境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突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活动途径,创设真实语境,突出实践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境的设置可以采用CAI展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方式做背景铺设,也可根据课前对主题的启发点拨,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大胆想象与创设。学生经过充分准备,期待着施展自己的表演才华,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营造表演氛围,将学生的表现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并帮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手机、电话、风筝等,使表演更加有趣、逼真。学生通过表演,内化了所学语言知识,发展了言语技能;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广泛搜集与这一语境相关的语言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同时又通过自身的分析,去处理和应用相关的语言信息,最终对所学语言点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每个学生在参与表演、展示自己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是在进行创造性的自学活动,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当然,在互动式的语境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预先做必要的铺设,并估计到学生可能使用的语言材料,以便在适当时机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教师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就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创见。
(三)以英语教学活动为载体,延伸语境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在语境教学课题实践中,根据“室内与室外并重,课内与课外并举”的基本要求,尝试推行了多项教学活动,初步形成了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由室内向室外延伸、课内向课外发展、单学科向多学科渗透的发展格局,确保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实验证明,开展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堂的方寸之地和有限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境教学的深入发展,学生参与语境教学实践的人数受到限制,语境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也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将课题实验范围更多地定位于课内外衔接、多学科渗透语境实践教学综合教育模式的研究,组织了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故事会、英语手抄报、英语磁带作业、英语卡片的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尤其是《学英语》报赏析栏目的开播,不但丰富了广播内容,也优化了学校英语橱窗的创办质量,使其成为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建立一个英语活动室”“办好一份英语手抄报”“抓好节日英语活动课”“设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热情倍增。
(四)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实施“双结合”评价模式
1.建立个人英语学习档案制。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记录学生成长历程,我们为学生建立了“个人英语学习档案”。档案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如制作的英语手工品、英语手抄报、表演剧本、学生作文、录音带或录像带等,将它们在英语活动室展示出来,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肯定与表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作成果。
2.阶段性评价。为了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调整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对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活动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是必要的。阶段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小品表演、基本学习策略等,采取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以达到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目的。
3.终结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取了听力、笔试和口试三种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ABC三等级制记载。
(五)实验效果
(一)整体优化了教学功能,提高了办学档次 实验依据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二二三五”整体实验框架;推出了“三三三三”实验策略模式,形成了“两结合”实验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从而整体优化了教学功能,提高了办学档次。
(二)促进了学生个性协调发展,培养了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智能素质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造就了一批思想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策略的创新,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四)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在于不仅提出了一种教学形态、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而且提出了一种有助于学生整体性发展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它打破了传统僵化的语言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落实。
(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健全领导机制,构筑教研网络,打造语境实践教学的实验平台
实验主要遵循“系统设计──分步实验──整体优化──协调发展”的模式,本着“分项研究,专项突破,知行共振”的思路稳步开展实验。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由学校强化对实验流程的区位管理。按照依据实验方案,确立每个轮次的实验班和对比班,并确立分步实验的八个课题研究,以期专项突破,整体优化。同时,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明确“三课(渗透课、实践课、活动课)”模式的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知识主题,寻找渗透点,实现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能力主题,利用切合点,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情感主题,培植生长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鲜明个性。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优化语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是进行语境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突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活动途径,创设真实语境,突出实践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境的设置可以采用CAI展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方式做背景铺设,也可根据课前对主题的启发点拨,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大胆想象与创设。学生经过充分准备,期待着施展自己的表演才华,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营造表演氛围,将学生的表现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并帮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手机、电话、风筝等,使表演更加有趣、逼真。学生通过表演,内化了所学语言知识,发展了言语技能;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广泛搜集与这一语境相关的语言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同时又通过自身的分析,去处理和应用相关的语言信息,最终对所学语言点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每个学生在参与表演、展示自己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是在进行创造性的自学活动,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当然,在互动式的语境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预先做必要的铺设,并估计到学生可能使用的语言材料,以便在适当时机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教师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就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创见。
(三)以英语教学活动为载体,延伸语境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在语境教学课题实践中,根据“室内与室外并重,课内与课外并举”的基本要求,尝试推行了多项教学活动,初步形成了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由室内向室外延伸、课内向课外发展、单学科向多学科渗透的发展格局,确保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实验证明,开展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堂的方寸之地和有限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境教学的深入发展,学生参与语境教学实践的人数受到限制,语境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也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将课题实验范围更多地定位于课内外衔接、多学科渗透语境实践教学综合教育模式的研究,组织了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故事会、英语手抄报、英语磁带作业、英语卡片的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尤其是《学英语》报赏析栏目的开播,不但丰富了广播内容,也优化了学校英语橱窗的创办质量,使其成为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建立一个英语活动室”“办好一份英语手抄报”“抓好节日英语活动课”“设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热情倍增。
(四)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实施“双结合”评价模式
1.建立个人英语学习档案制。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记录学生成长历程,我们为学生建立了“个人英语学习档案”。档案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如制作的英语手工品、英语手抄报、表演剧本、学生作文、录音带或录像带等,将它们在英语活动室展示出来,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肯定与表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作成果。
2.阶段性评价。为了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调整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对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活动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是必要的。阶段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小品表演、基本学习策略等,采取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以达到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目的。
3.终结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取了听力、笔试和口试三种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ABC三等级制记载。
(五)实验效果
(一)整体优化了教学功能,提高了办学档次 实验依据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二二三五”整体实验框架;推出了“三三三三”实验策略模式,形成了“两结合”实验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从而整体优化了教学功能,提高了办学档次。
(二)促进了学生个性协调发展,培养了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智能素质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造就了一批思想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策略的创新,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四)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在于不仅提出了一种教学形态、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而且提出了一种有助于学生整体性发展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它打破了传统僵化的语言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