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周 奇
【机构】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竹核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我们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并创新策略,充分运用教材资源,以“四并重”理念为突破口,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达到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政治 教学有效性 提高 策略创新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效能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作为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奠基学科,必然要实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教学目的。而在当今世界,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思潮也暗流涌动,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给政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要在短短的学习时间中实现“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宏伟目标,确非不易,唯一法子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为此,我以教材资源为凭借,坚持“四并重”理念,创新策略找突破。
一、坚持图文并重育人观念
新教材特别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把教学内容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像图片中。可以说图文并重是编者体现新课标重要思想和理念的举措,这也应成为我们教者在实现编者意图进行教学的方向。我们很多教师把之认为是教材的一种美化而“不屑一顾”,这是大错特错的,等于放弃了最好的教学载体,把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抛弃而置思想政治于枯燥之中,怪不得学生学政治总是打不起精神。而我却充分抓住这些资源,有效的运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总结它们所反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循环利用资源”时,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生态农业图”,仅靠教师“天花乱坠”般地讲解,学生还是会一头雾水;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生态农业图”后,学生从图中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循环的巨大作用---既节约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酒糟本是废物,却变成鱼的好饲料;鱼塘中的塘泥本也是废物,却变成葡萄树的好肥料;葡萄又可以酿酒。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何乐而不用”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插图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共同筑成有效课堂。
二、坚持正文与辅文并重结合
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是以正文、插图、案例和“相关链接”共同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出示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这两个部分虽以异样字体呈现,但不能把它作为“偏房”看待,它们的辅助作用仍不容忽视。若教师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就难以让学生将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学生也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文中的观点有种“从天而降”的感觉,更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一节时,从“相关链接”的数据中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正文与辅助并重,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中观点、运用文中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极佳方法。所以,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这些都是良好帮手,我们不但要运用,还要做到高效利用。
三、坚持课堂与生活并重实施
学生是否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这需要经受生活实践检验。实践性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质,它要求:“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教师要把课堂向外拓展,与生活接轨,使教材中枯燥的概念与鲜活的生活事例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政治学习的有趣和实用。然而很多教师只重书本,忽视课外资源,殊不知政治脱离实践就失去了思想教育的真正意义,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初衷也是我们教学的归宿,授予学生的知识就是使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待时事。而且只重教材事例离开生活实际也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我认为课堂与生活并重思想是我们教的思想,也应引导学生,使其成为学生学的思想和方法。
四、坚持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并重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学生基本生活常识、法律规范、国情国策等知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之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实施情感教学法,“以情激学”、“以情引思”、“以情导行”,倾注情感的感化和熏陶,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指引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实的美好人生,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总之,要提高政治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我们实施情感教学法,以教材为中心,抓住教材中的图片和文本,兼顾正文和辅助材料,适当拓展教学实例,与生活接壤,打好课内练习与课外两张牌。只有做好这“四并重”,我们才能达到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积瑞,适应时代要求搞活课堂教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革新,2009.6。
[2]王立范,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董欢,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关键词:中学政治 教学有效性 提高 策略创新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效能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作为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奠基学科,必然要实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教学目的。而在当今世界,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思潮也暗流涌动,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给政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要在短短的学习时间中实现“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宏伟目标,确非不易,唯一法子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为此,我以教材资源为凭借,坚持“四并重”理念,创新策略找突破。
一、坚持图文并重育人观念
新教材特别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把教学内容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像图片中。可以说图文并重是编者体现新课标重要思想和理念的举措,这也应成为我们教者在实现编者意图进行教学的方向。我们很多教师把之认为是教材的一种美化而“不屑一顾”,这是大错特错的,等于放弃了最好的教学载体,把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抛弃而置思想政治于枯燥之中,怪不得学生学政治总是打不起精神。而我却充分抓住这些资源,有效的运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总结它们所反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循环利用资源”时,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生态农业图”,仅靠教师“天花乱坠”般地讲解,学生还是会一头雾水;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生态农业图”后,学生从图中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循环的巨大作用---既节约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酒糟本是废物,却变成鱼的好饲料;鱼塘中的塘泥本也是废物,却变成葡萄树的好肥料;葡萄又可以酿酒。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何乐而不用”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插图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共同筑成有效课堂。
二、坚持正文与辅文并重结合
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是以正文、插图、案例和“相关链接”共同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出示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这两个部分虽以异样字体呈现,但不能把它作为“偏房”看待,它们的辅助作用仍不容忽视。若教师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就难以让学生将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学生也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文中的观点有种“从天而降”的感觉,更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一节时,从“相关链接”的数据中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正文与辅助并重,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中观点、运用文中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极佳方法。所以,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这些都是良好帮手,我们不但要运用,还要做到高效利用。
三、坚持课堂与生活并重实施
学生是否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这需要经受生活实践检验。实践性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质,它要求:“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教师要把课堂向外拓展,与生活接轨,使教材中枯燥的概念与鲜活的生活事例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政治学习的有趣和实用。然而很多教师只重书本,忽视课外资源,殊不知政治脱离实践就失去了思想教育的真正意义,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初衷也是我们教学的归宿,授予学生的知识就是使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待时事。而且只重教材事例离开生活实际也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我认为课堂与生活并重思想是我们教的思想,也应引导学生,使其成为学生学的思想和方法。
四、坚持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并重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学生基本生活常识、法律规范、国情国策等知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之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实施情感教学法,“以情激学”、“以情引思”、“以情导行”,倾注情感的感化和熏陶,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指引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实的美好人生,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总之,要提高政治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我们实施情感教学法,以教材为中心,抓住教材中的图片和文本,兼顾正文和辅助材料,适当拓展教学实例,与生活接壤,打好课内练习与课外两张牌。只有做好这“四并重”,我们才能达到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积瑞,适应时代要求搞活课堂教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革新,2009.6。
[2]王立范,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董欢,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