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刍议

【作者】 胡文齐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新村银杏开发区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小学生刚入学之时,正是发展语言的“朝阳”时期,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佳起始点。笔者认为,如果能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特性,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和多元的评价策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捕捉“语境”,让学生乐说
  所谓的“语境”,就是指能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情境。语境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增强说话兴趣的关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环境及老师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感,大大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话不敢说。因此,学生一入学,我就迅速想办法,稳定学生情绪,与学生交朋友,然后再引导、鼓励他们把经历过的喜、恼、哀、乐用语言表达出来,与他们共同分享,很快,我就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
  入学第一天,学生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语言训练。如:作自我介绍,与大家交个朋友。还可利用课本上“入学教育”的图画进行训练。教师要按一定顺序指导观察画面。如: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想一想,开学的第一天,见到老师的时候,你和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对你说了什么?这时,老师创设情境与学生对话,与学生模拟练习。还可带学生看看校园,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要轻易放过一个问题。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也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
  其次利用识字教学进行训练,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与发展学生思维、发展语言相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叙述自己自学的方法和结果,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学习“告”字,可以让学生用熟字加一部分的方法学习:如,“告”字上面是个牛字一竖不露尾,下面加个口。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用编字谜的方法来学习: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一字开花”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词汇,为更好地进行说的训练打好基础。如,教“中”字,先让学生组成:中国、中央、中间、心中等词,然后启发学生用这些词说话。如:我是中国人。我还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除了在系统安排的口语交际课上进行认真练习外,还自然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如,学习《自己去吧》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在指导阅读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或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和合作做题,让学生在宽松的小天地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或让学生当小老师,对学生汇报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价。总之,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要以满腔热情关爱学生,以和蔼的态度亲近他们,创设、捕捉“语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开出不败的智慧之花,体会口语交际的乐趣。
  (二)引导观察,让学生会说
  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早晨从进校门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都要走这段路,并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但在我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大门的校徽、标语、宣传栏刚劲有力的大字、栩栩如生的图画,……进了教学楼,打扫卫生的同学,带着各种神态、动作、表情匆匆走进教室的同学……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在“每天一句话”练习时说出来,学生在实践中就体会到:这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这么多的事物可以观察,而且都可以选来当作说话的内容。周围的事物这么多,可说的内容太多了。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和说话的关系以后,对观察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就注意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宽,并有的放矢地指导观察顺序。起初,我只要求学生看校园内的事物,然后逐步扩大范围,要求他们观察家里的情况、邻居们的情况,在大街上、商店里、汽车上、公园里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眼界越宽,思维就越活跃。打开了思路,说话时可取的题材就多了。学生觉得“有的可说”,越来越会说了。  
  (三)启示说法,让学生说好
  有时学生说不好,是因为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即没有掌握某一具体内容的说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对说的方法作适当的提示和指导。我在教学《水果王国》时,当学生说不出来时,我进行了引导、示范。例:
  师:我是大柚子,我穿着黄绿色的外衣。
  生:我是菠萝。我穿着泡泡纱裙子。
  师:我是大柚子,我像娃娃的笑脸。生:我是火龙果,我像可爱的小猪。
  生:我是火龙果,我像绽开的花朵。生:我是火龙果,我像燃烧的火焰。
  生:我是火龙果,我像上天的火箭。……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语言似激活的火山,妙语连珠,辞采飞扬。
  (四)鼓舞创造,让学生说妙
  学生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模仿,但创造却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把模仿与创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模仿中找到说的基本门径和方法,在创造中学会出口成章。如教看图说话“小猴过生日”,一个学生说:“蚕姐姐亲手织了一件花衣裳送给小猴,祝小猴生日快乐!小猴连忙迎上去笑眯眯地说‘谢谢你,蚕姑娘。’”教师随着学生的口述板书:“亲手,连忙,笑眯眯”,然后启发学生换词再说。学生很快就想出,用“亲自”换下“亲手”,用“急忙、马上、立刻”等调换下“连忙”,用“高兴、乐呵呵、笑盈盈、笑吟吟”等替换“笑眯眯”。老师予以肯定后,再提示学生:“谁能换个句式说?”于是,各种富有创意的说法便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引导中层出不穷。再如《我会拼图》一课,学生拼什么图,教师不要划框框,而要启发、鼓励学生用这些大小不一的纸片拼出一个个充满童趣、想象、与众不同的图案。有一个学生拼出的小狗,头上多了一个半圆,同学们看了都莫名其妙。在交际时,有的同学就向他质疑。他说:“我拼的是小狗。因为小狗的头痒了,它用脚去抓痒。小狗头上多的那个半圆是小狗的脚。”同学们听了都恍然大悟。这位同学的想象多么新奇,多么合理啊!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感到孩子的天真、稚气。在他们边说边笑的脸上,我看到跳动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