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选准创新训练的基点
【作者】 唐 娟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研训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巧妙地选准创新训练点,恰当地选用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把“表演”、“画画”、“编故事”、“辩论”、“释疑”……当作一块块小小的砾石,投入学生思维的长河中,激起学生创新性的浪花。
一、以“表演”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投入创新
陶行知说过:“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在语文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内容让学生表演最能使学生获得解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投入创造。因为:在表演中,学生首先要经过大脑来理解内容,并将内容转化成自身的行为,想方设法通过最恰当的动作来表现内容。此时,学生的手、脚、眼、嘴等等多种器官都活跃起来,参与创造。如,我在教《所见》一诗中,在引领学生理解诗意后,让学生大胆地表演诗中的情境。由于捕蝉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童年趣事,所以,学生很容易将诗中的内容与自己的亲身经验联系在一起,创新性的发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登台表演自己的独特创意。从悠扬的笛声中,从摇头晃脑地吟诗中,从摒气聆听的表情中,足以看出“演”的一石在孩子们平静的思绪中激起了创新性的涟漪,而且一圈圈地荡漾开来。
二、以“画画”激发学生创新的想象
“画画”本身就是创作。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画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何不把“画画”恰当地引入,使学生在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创新性地理解课文。如:我在教《所见》一诗中,让学生画出牧童吹笛图和捕蝉图,与书中的望蝉图组成连环画。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挥动着多彩的画笔尽情创作。你看,在捕蝉图中,有的画着牧童举着一根长杆子,杆子头上沾着一个面团,正准备去沾知了;有的画着牧童手脚并用向树顶爬,准备用手捂知了;甚至有的画着牧童无耐地看着知了在空中飞……真是不同的画面,画出了牧童不同的捕蝉方式,不同的捕蝉方式展现出学生出奇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三、以“释疑”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指出:“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促进学生去思考、探索和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设置疑点,创设一处问题情景,使学生处于“求遇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促使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思考,分析疑问,探求疑问。让学生在疑中开拓,迷中悟理。实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如,我在教学《小马过河》中,设疑:“假如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你会怎么做呢?”这一问,恰似一颗砾石,投入到小马所面对的小河中,一朵朵创新性的水花顿时绽开。有的说:‘我会和老牛、松鼠比比身高,就知道能不能过河。”有的说:“找一些木板,绑成一条小竹排,踩着它就可以过河。”还有的说:“我会沿着河边走一走,看看有没有河面较窄的地方,使劲跑,蹦过去。”……有靠热气球的浮力飘过去的,有像荡秋千一样荡过去的,有向河中投石头或沙袋踩着过去的,还有找人帮忙的,等等。20几种答案,尽管简繁不同,却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领域和生活常识。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积极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开发。
四、以“编故事”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创造学家认为:“创造性人人皆有,而且不时地会潜意识地流露出来。如果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经常不断地表述这些稍纵即逝的珍贵,那将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编故事”便是非常有利的方式。因为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更喜欢给别人讲故事。就在自编自讲的过程中,创新性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如,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提示编故事。故事的提示是这样的:“寒冷的冬天到了,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小马驼着麦子来到了河边……”学生们编的故事情节有的是:小马学会了动脑筋,磕开冰,看冰厚,听水声来判断自己能不能过河;有的是老牛和松鼠也聪明了,正确地告诉小马能不能过河;还有的是,老牛和松鼠还是那么不动脑筋,小马根据他们的话认真分析,知道自己能不能过河……真是五花八门。每一个故事情节表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透露出了学生不同的创新性思维过程。正因为编中有创新,“编故事”才显得趣味无穷。
五、以“辩论”激发学生创新性的认识问题
“辩论”是人与人之间针锋相对的语言交锋。确切的说是思维能力的交锋。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辩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增强了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针对小红军的死值不值得让学生展开辩论,“值”者认为小红军的死可以让老红军走出草地,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人类。“不值”者认为小红军还年轻,经过这种艰苦的磨难后,他会努力学到许多东西,为中国革命奉献青春与热血,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年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句句话,段段语,无不透露出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同时得到提高。“辩论”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当燃起学生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只有当学生拥有了求知的渴望、学习的热情和独立的精神后才能充分发挥巨大的创新潜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多方位地选准创新训练点,作为创新教育的一块块砾石,多层次、全面地促进学生创新性地思维。使学生在创新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一、以“表演”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投入创新
陶行知说过:“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在语文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内容让学生表演最能使学生获得解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投入创造。因为:在表演中,学生首先要经过大脑来理解内容,并将内容转化成自身的行为,想方设法通过最恰当的动作来表现内容。此时,学生的手、脚、眼、嘴等等多种器官都活跃起来,参与创造。如,我在教《所见》一诗中,在引领学生理解诗意后,让学生大胆地表演诗中的情境。由于捕蝉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童年趣事,所以,学生很容易将诗中的内容与自己的亲身经验联系在一起,创新性的发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登台表演自己的独特创意。从悠扬的笛声中,从摇头晃脑地吟诗中,从摒气聆听的表情中,足以看出“演”的一石在孩子们平静的思绪中激起了创新性的涟漪,而且一圈圈地荡漾开来。
二、以“画画”激发学生创新的想象
“画画”本身就是创作。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画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何不把“画画”恰当地引入,使学生在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创新性地理解课文。如:我在教《所见》一诗中,让学生画出牧童吹笛图和捕蝉图,与书中的望蝉图组成连环画。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挥动着多彩的画笔尽情创作。你看,在捕蝉图中,有的画着牧童举着一根长杆子,杆子头上沾着一个面团,正准备去沾知了;有的画着牧童手脚并用向树顶爬,准备用手捂知了;甚至有的画着牧童无耐地看着知了在空中飞……真是不同的画面,画出了牧童不同的捕蝉方式,不同的捕蝉方式展现出学生出奇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三、以“释疑”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指出:“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促进学生去思考、探索和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设置疑点,创设一处问题情景,使学生处于“求遇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促使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思考,分析疑问,探求疑问。让学生在疑中开拓,迷中悟理。实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如,我在教学《小马过河》中,设疑:“假如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你会怎么做呢?”这一问,恰似一颗砾石,投入到小马所面对的小河中,一朵朵创新性的水花顿时绽开。有的说:‘我会和老牛、松鼠比比身高,就知道能不能过河。”有的说:“找一些木板,绑成一条小竹排,踩着它就可以过河。”还有的说:“我会沿着河边走一走,看看有没有河面较窄的地方,使劲跑,蹦过去。”……有靠热气球的浮力飘过去的,有像荡秋千一样荡过去的,有向河中投石头或沙袋踩着过去的,还有找人帮忙的,等等。20几种答案,尽管简繁不同,却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领域和生活常识。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积极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开发。
四、以“编故事”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创造学家认为:“创造性人人皆有,而且不时地会潜意识地流露出来。如果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经常不断地表述这些稍纵即逝的珍贵,那将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编故事”便是非常有利的方式。因为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更喜欢给别人讲故事。就在自编自讲的过程中,创新性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如,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提示编故事。故事的提示是这样的:“寒冷的冬天到了,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小马驼着麦子来到了河边……”学生们编的故事情节有的是:小马学会了动脑筋,磕开冰,看冰厚,听水声来判断自己能不能过河;有的是老牛和松鼠也聪明了,正确地告诉小马能不能过河;还有的是,老牛和松鼠还是那么不动脑筋,小马根据他们的话认真分析,知道自己能不能过河……真是五花八门。每一个故事情节表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透露出了学生不同的创新性思维过程。正因为编中有创新,“编故事”才显得趣味无穷。
五、以“辩论”激发学生创新性的认识问题
“辩论”是人与人之间针锋相对的语言交锋。确切的说是思维能力的交锋。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辩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增强了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针对小红军的死值不值得让学生展开辩论,“值”者认为小红军的死可以让老红军走出草地,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人类。“不值”者认为小红军还年轻,经过这种艰苦的磨难后,他会努力学到许多东西,为中国革命奉献青春与热血,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年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句句话,段段语,无不透露出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同时得到提高。“辩论”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当燃起学生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只有当学生拥有了求知的渴望、学习的热情和独立的精神后才能充分发挥巨大的创新潜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多方位地选准创新训练点,作为创新教育的一块块砾石,多层次、全面地促进学生创新性地思维。使学生在创新的海洋中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