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低龄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个案研究

【作者】 郭 银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裕展希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办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为了适应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子女无人照看,严重影响农村孩子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现状。农村寄宿制学校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尤其对于低龄寄宿生来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内容。在农村低龄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寻找特例、典型培养、重点突破、以点代面是非常有用的办法。本文就是这方面的个案研究,从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与经验。
  关键词:低龄寄宿生 生活自理  能力培养 个案研究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朱志国,男,独生子,8岁,我校三年级学生,寄宿在学校,与六年级同学住宿。一只眼睛有眼疾,其它健康状况良好。他行动迟缓,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父母外出打工,家中有爷爷、奶奶照顾。家中大人对他比较宠爱,入校前好多事都有爷爷奶奶包办。由于爷爷奶奶的长期娇惯和溺爱,恋家心理比较严重。最初住校时极度想家,不习惯、不安心学校生活,哭着闹着要回家,致使他爷爷当了一个礼拜的“陪读生”。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
  1.朱志国同学班内学习比较吃力。学习兴趣不大,上课不爱说话,课堂上经常打瞌睡,有时候作业拖拉。各科成绩经常亮红灯,每次考试总分总在班级最后。
  2.他是住校生,升入三年级后家长要求住校,有时候晚上不按时就寝,晚上睡觉,隔三差五会尿床,挨着他睡的同学跟着遭殃,对他意见大,他胆小不说话。
  3.行动迟缓,吃饭、睡觉跟不上大家的频率,中午别的同学都休息了,他要么在教室磨蹭,要么在厕所;吃饭慢,别人都吃完了,他一个人还在那里边玩边吃,影响值日生做清洁,给宿舍管理带来不便。
  三、制定方案,科学辅导
  1.父母与家庭治疗。主要是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要矫正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和行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对孩子生活自理方面的许多小事包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多次跟他的家长交流,反复强调孩子在家中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要有耐心,给孩子一个锻炼的过程,着急是没有用的。家长应该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渐学会一些自理的本领。
  其次,要找原因多关爱。孩子有尿床的毛病,特别是冬天天冷了,尿的频率增加。作为父母应找原因,是因为习惯问题还是身体疾病问题,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不要一味埋怨。
  再次,要建立和睦的朋友式的父子关系。父亲应放下尊严,同孩子多谈心,打开孩子的心结,知道孩子心中想什么、希望什么、喜欢什么,多鼓励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过问。
  2.认知治疗。
  对于问题行为学生来说,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认知过程中引导朱志国同学对自理目标的认识很重要。
  首先,提供目标依据。
  采用谈心的方法,告诉他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如洗餐具、扫地、倒垃圾、折自己的被子等,能主动参与宿舍卫生等,知道自觉遵守宿舍公约,按时吃饭,按时休息,学习处理一些小纠纷,有了问题不给家长告状,找班主任和管理宿舍的老师处理等。
  其次,讲解学习目标。
  作为一个小学生,特别是寄宿生,基本的自理是独立生活,安心学习的关键。帮助他理解自理活动的内容目标,包括克服恋家心理、基本的生活自理(洗脸、洗碗、打水、穿衣叠被等)、也包括对各项内容的难易程度的认识,从而明白不同阶段的目标。
  第三,目标分解训练。
  先训练他学会解决自己的一些生活问题,吃饭速度加快,洗好自己的饭缸,按时就寝,不影响值日生工作。孩子们都具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搞一些竞赛评比活动非常有益,可以大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改变他们懒散拖拉的毛病。
  接着学习一些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如倒垃圾,摆放洗脸用具等。教育孩子们要爱整洁、爱卫生,要有集体荣誉感。在这里争当卫生标兵、争夺流动红旗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办法。
  然后解决尿床问题。告诉他,安排几个晚上起夜的六年级学生,叫他们配合起夜去解手。即使尿床了,要大胆告诉老师与家长联系,及时换衣服、褥子。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同学们之间建立友爱关系,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像亲兄弟、亲姐妹一样,大的关爱小的,小的爱戴大的。
  3.爱心照顾
  作为管理宿舍的老师应多过问他的生活,引导宿舍同学及时评价他的近期表现,达成目标后多鼓励、多表扬。另外教育宿舍的同学多提醒,对他尿床的行为多宽容,减轻朱志国同学的心里压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权力,有意义、有品位的玩耍,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有助于孩子进行良好的交往。为了克服朱志国同学胆怯和内向的心理,我们在组织课外活动中精心设计游戏,让每个孩子都参加其中,给每个人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愉悦。
  经过一个学期的重点关注与培养,朱志国同学的性格开朗多了,胆子大多了,恋家情绪淡了,与老师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年过去,他尿床的毛病也不存在了。这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个案。
  四、个案小结
  1.低龄寄宿生的管理应以爱字当头。
  只有在一个温馨的关爱的群体中,学生才乐于接受老师的引导教育,才能健康成长。
  2.重视目标确立及评价
  只有确立有低到高的生活自理目标,加上及时的评价激励,目标才会逐步发展。
  3.辅导工作贵在坚持
  作为辅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逐渐趋于稳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转化学生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以达成新的目标。
  4.反思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树立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服务的理念。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善于细微之处多观察,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教育孩子都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面对孩子的不足决不能姑息迁就,要给以学生充分的信任,要多和学生沟通,要多与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及时获得第一手的材料;共同商量对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症下药,必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编号:GS[2014]GHB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