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生物教学中“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作者】 沈万国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二满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高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是解决高效课堂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高效备课
  高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教师准确了解。
  高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孩子通过信息渠道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高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高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高效讲授
  高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授课要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及学习效率。例如:我在讲授“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时,提问学生:你的血液会流动吗?流动的意义是什么?你有感觉吗?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展开了积极地思考,各自看书、相互交流,配合于老师的点拨效果相当突出。其次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例如: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的关系,对初学者来说有些理论是靠实践建立起来的,之前学生知道“蒸腾作用”是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有了水,才有利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强弱又直接影响呼吸作用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将两个烧杯分别放置带叶的树枝,一只多叶,一只少叶,杯内分别滴入红黑色墨水,在阳光下照射2——3小时,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了“多叶少叶”与蒸腾效果有关,带色液体体现了“光合作用”与“导管”的输导有关。
  高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如:我在讲授“血液“一节时多次强调血液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为了培养学生更清晰,更确切的知识与技能,我还特别设计了下面的表格:
  

  
               
  
  
  
  
  
  通过让学生分析血液的组成、各部分功能及看到的现象,优化了教材的难点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高效提问
  高效提问要求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给予引导。如:我在讲授《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心房是怎样工作的?
  ②心室是怎样工作的?
  ③心房与心室内的压力如何变化?
  ④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何?你能依次说出来吗?
  ⑤从“血液循环的模式图看”你能解释左心室超厚的原因吗?你能指出动脉血(鲜红)的起点与路线吗?静脉血(暗红)呢?
  通过以上提问,不仅化解了难度,还拓展了知识面。学生学习起来相当轻松,效率高。高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高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如今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