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生倾听能力在数学课中的培养

【作者】 孙 萍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代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课堂改革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热闹的背后是随意和低效,学生间的交流更多是表述的过程而缺乏倾听的过程,从而使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我深深的感觉到,师生,生生,有效的沟通交流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之上,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通过优化教学方式,进行学法指导等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积极引导,欣赏鼓励
  当一年级孩子一入学就要和学生反复多次强调“听”的重要性,“我们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巴,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多听、多观察。”这是我经常和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看看‘聪’这个字的结构,“耳”字旁,说明一个聪明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是会用耳朵听,并且是用心在倾听。”这是我和学生们常说的第二句话.要让“倾听”二字深入学生内心,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化作行动。
  如课堂上孩子听课认真的,可以及时表扬。“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真仔细。”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进行褒扬:“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以身作则,运用“暗示”、恰当评价,形成倾听氛围。教师要为学生起榜样作用,应该认真听学生的发言,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都要专心地听,偶尔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是对发言学生的尊重,在无形之中让班中其余的孩子都意识到了“我们要认真去听”。
  当教师看到有的学生走神了、或做小动作没有在倾听,这时就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处理.可以停下课来,目视该学生.用眼神提醒他,或轻轻走到他跟前,轻轻推推他.“老师开始‘扫雷’啦!看看你的眼睛看着我了吗?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了吗?”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立即坐端正,眼睛会集中看你到,这时学生倾听学习的状态很好,注意力很集中.当然有时为了让教学继续完整进行,不中断正常的学习,教师可以一边说一边在教室走动,“顺便”走到没有听讲的孩子旁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这时孩子肯定明白了老师的暗示。不是在全班面前指名道姓,而是个别性提示,这样的方式既提醒孩子认真听,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三、引导点拨,学会方法
  首先要学生专心致志地倾听。教师告诉学生倾听时应该全神贯注,不东张西望,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听人讲话,一边玩东西或想别的事情,写作业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具体可以这样指导:在听同学的发言时,找找他们有没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而后仔细想想同学的发言讲的重点是什么?他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最后再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
  再就是要谦虚、细心地倾听。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听仔细。要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在同学发言有错或语无伦次时,一定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插话和打断对方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意见或认为再说下去没有任何价值,也要礼貌地等待对方把话说完。在平常教学中,针对学生急于发言的心态,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一个人在陈述意见或提问时,你自己也想发言,对同一个问题,你必须等别人发表完见解后,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对不同的问题必须先举手再回答。这样的方法必然要求学生在认真倾听以后才能做出决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自已在发言时同学们不听会怎么样?真正懂得倾听是一种礼貌,是尊重和理解。
  在倾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常思考:别人说的话,哪些地方讲得不错,哪些地方还有不妥。如果让我来说,我会怎么安排。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如“我认为……因为……”“我想补充说明……”或“我有不同的看法……”等。让学生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四、强化训练,发展能力
  学生听的能力、听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因此,在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后,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安排专门的倾听训练,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善于倾听。例如:听后复述、听答训练、听记训练等。
  五、家校配合,共同培养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靠教师,与家庭教育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在家的习惯养成情况,并和家长在孩子习惯培养方面达成一致,用正确的方法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孩子在家就和在课堂上一样,别人在说话时要认真聆听,不能打断别人的话;对于别人说的话要用大脑想一想,判断家里人说的对不对,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个倾听一思考一表达的过程。而家长同样要认真听孩子说话,听孩子说话时要有耐心。这是一个彼此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的表现。
  总之,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锤炼学生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