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初探
【作者】 燕翠琴
【机构】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核心思想是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石,不能在起始阶段搬掉这块拦路石,不仅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而且会对其它方面产生负面的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学困生转化是每位英语教师不容忽视的任务。
关键词:关注学困生 成因 转化措施
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呢?通过观察、了解和与学生的沟通,我发现形成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习方法不恰当
不得法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差的学习效果。有一些学生记忆力较好,学习比较努力。但是学习的方法总不得当,要么死记硬背,在英语下面标注上生硬的汉语意思,不仅读音不准确,还常常让人啼笑皆非;要么前面学后边忘,花了功夫,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他们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二次加工”,不会在实践中总结学习方法,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因此导致学习成绩上不来。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对新事物都有一种新鲜感,但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兴趣。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在失去了初学英语的新鲜感后,一些学生学习劲头不足了,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时常在手中的玩具上,对于老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耳听不闻,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写或是偷懒少写,应付了事,逐渐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
三、自身性格内向
每个班里都有一些胆小、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学生。课堂上老师如果不提问他们,他们一言不发,或是看书或写作业。老师提问到时,总是表情紧张、含糊不清一带而过,由于胆小,生怕说错单词、读错句子或发音不准受到同学的嘲笑。时间一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敢说了,出现害怕的心里,畏难的情绪,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逐渐形成了“越不想学越不会,越不会越不想学”的这种恶性循环。
四、缺乏家庭教育和辅导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后的复习与巩固也很重要。由于各个家庭的原因,家长的文化素养等的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或其他,无暇顾及学生的作业,致使学生缺乏家长的监督;或是由于家长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不能给予辅导和帮助,致使学生在课后的知识巩固与练习跟不上。
针对以上原因,在日常教学中,从“激趣”入手,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具体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积极创新,激发学习兴趣
1. 从兴趣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备每一节课时,我都会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从课前的导入、教学环节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时利用“小组合作”、“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学生会感到学习英语是乐趣,从思想上减轻学习压力。如在学习walk、run、swim、jump、skip等单词时,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游戏,由一位学生发出施令,其余的学生根据命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来,或是一位学生做动作,另外的学生来猜单词,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学困生在同学们的启发下,也能用准确读出英语来,并且在倾听其它学生说、读的过程中,再次受到启发,思路更广阔了,还能说出write、draw、sing、dance、 fly、look等一系列动词。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困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了,参与的意识增强了。
2.分层次设计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巩固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作业的设计上,我布置了A、B、C三种作业,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完成作业。如:学完《A letter》一课后,要求:学生按照英语书信的格式,给自己的老师、同学或父母写一封信,内容自定;对于学困生可以完成C种作业:按照英语书信的格式,缩写这封信,以降低难度。这样的作业设计因人、因教材内容而有层次,既保持适当的难度,也使学困生能更好的完成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学困生在思想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他们会朝着更高的方向去努力,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让“成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自学习的成功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课堂里,老师要尽可能给学困生有机会说,有机会去表演,哪怕是一个小角色,哪怕只有简短的一句英语对话。这一方面吸引了学困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能力,他们很有成就感。如:在表演科普版四年级《Are you a doctor?》一课时,班上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其中Dog一角色只有简单的一句台词“OK”,学困生来演这个角色时,却格外珍惜,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之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势及眼神都演得十分投入,逗人喜爱,再加上一阵“旺旺”的叫声,更是赢得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这掌声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使他们感到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并且期待着下一次的表演,盼望着上每一节英语课。这样,他们会渐渐喜欢上英语。
总之,对学困生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循循善诱,教学困生需用一份永久的真情。面对这些学困生,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锐利的目光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本文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省级立项课题,课题号为:GS[2014]GHB0140
关键词:关注学困生 成因 转化措施
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呢?通过观察、了解和与学生的沟通,我发现形成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习方法不恰当
不得法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差的学习效果。有一些学生记忆力较好,学习比较努力。但是学习的方法总不得当,要么死记硬背,在英语下面标注上生硬的汉语意思,不仅读音不准确,还常常让人啼笑皆非;要么前面学后边忘,花了功夫,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他们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二次加工”,不会在实践中总结学习方法,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因此导致学习成绩上不来。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对新事物都有一种新鲜感,但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兴趣。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在失去了初学英语的新鲜感后,一些学生学习劲头不足了,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时常在手中的玩具上,对于老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耳听不闻,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写或是偷懒少写,应付了事,逐渐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
三、自身性格内向
每个班里都有一些胆小、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学生。课堂上老师如果不提问他们,他们一言不发,或是看书或写作业。老师提问到时,总是表情紧张、含糊不清一带而过,由于胆小,生怕说错单词、读错句子或发音不准受到同学的嘲笑。时间一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敢说了,出现害怕的心里,畏难的情绪,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逐渐形成了“越不想学越不会,越不会越不想学”的这种恶性循环。
四、缺乏家庭教育和辅导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后的复习与巩固也很重要。由于各个家庭的原因,家长的文化素养等的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或其他,无暇顾及学生的作业,致使学生缺乏家长的监督;或是由于家长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不能给予辅导和帮助,致使学生在课后的知识巩固与练习跟不上。
针对以上原因,在日常教学中,从“激趣”入手,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具体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积极创新,激发学习兴趣
1. 从兴趣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备每一节课时,我都会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从课前的导入、教学环节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时利用“小组合作”、“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学生会感到学习英语是乐趣,从思想上减轻学习压力。如在学习walk、run、swim、jump、skip等单词时,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游戏,由一位学生发出施令,其余的学生根据命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来,或是一位学生做动作,另外的学生来猜单词,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学困生在同学们的启发下,也能用准确读出英语来,并且在倾听其它学生说、读的过程中,再次受到启发,思路更广阔了,还能说出write、draw、sing、dance、 fly、look等一系列动词。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困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了,参与的意识增强了。
2.分层次设计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巩固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作业的设计上,我布置了A、B、C三种作业,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完成作业。如:学完《A letter》一课后,要求:学生按照英语书信的格式,给自己的老师、同学或父母写一封信,内容自定;对于学困生可以完成C种作业:按照英语书信的格式,缩写这封信,以降低难度。这样的作业设计因人、因教材内容而有层次,既保持适当的难度,也使学困生能更好的完成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学困生在思想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他们会朝着更高的方向去努力,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让“成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自学习的成功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课堂里,老师要尽可能给学困生有机会说,有机会去表演,哪怕是一个小角色,哪怕只有简短的一句英语对话。这一方面吸引了学困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能力,他们很有成就感。如:在表演科普版四年级《Are you a doctor?》一课时,班上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其中Dog一角色只有简单的一句台词“OK”,学困生来演这个角色时,却格外珍惜,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之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势及眼神都演得十分投入,逗人喜爱,再加上一阵“旺旺”的叫声,更是赢得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这掌声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使他们感到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并且期待着下一次的表演,盼望着上每一节英语课。这样,他们会渐渐喜欢上英语。
总之,对学困生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循循善诱,教学困生需用一份永久的真情。面对这些学困生,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锐利的目光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本文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省级立项课题,课题号为:GS[2014]GHB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