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培养学习兴趣是优化政治教学的关键

【作者】 姜先庆 战春芳

【机构】 山东省龙口市诸由中学 山东省龙口市南山双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这样学生们收效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源动力,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反之,则启而不发,学而不进,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激发兴趣,对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尤其重要。
  一、搞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二、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如,我在讲"人生的宝贵财富--道德高尚、心理健康"时,让同学们主动讲述自己最尊敬的人是谁(讲自己身边的人),为什么会尊敬他们,并让他们分小组讨论,这样使他们人人兴奋起来,个个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当同学们讨论到一定时候,教师集中大家的意见,指出:他们之所以受到尊敬,是因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
  三、巧妙设疑,培养思维,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辨证统一的。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了设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外,师生间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比如,我在讲“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时,根据我校的具体位置,提出了以下现象,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我校外面的电话亭不时有小孩乱报警,让公安机关出动警车;路灯有时被打烂;路边的花园经常被践踏,这些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及社会管理带来什么影响,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该怎么处罚,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在讨论中表现得非常活跃,甚至还向老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最后,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了,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来维护,法律规范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一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情节严重的依《刑法》处罚,情节轻微的尚未触犯刑律的,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来处罚。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教师和学生都增强了法律意识,从而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守法,起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则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学科产生兴趣。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介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巧设课堂结尾,激起学生兴趣
  所谓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小结语言精炼能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比如讲授“情绪需要调节”一课时的结尾时,通过幻灯,把《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展示到屏幕上,并向同学们介绍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抑郁寡欢的性格特点,要同学们思考,讨论:林黛玉这种情绪属于何种情绪,长期下去会酿成了什么结局,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办,大家通过争先恐后的发言,懂得了情绪需要调节,而且应善于调节,并注意选用恰当的方法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而这个“主人”又怎样做呢?使学生疑窦顿生,这样,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弥补了政治课结尾抽象、枯燥、平淡的不足,又寓教于乐,为下节课作好了准备。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恩格斯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只要我们努力地去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起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质量就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