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作者】 颜跃云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团结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目的性的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益,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有效性研究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明桷提问的作用、原则等理论问题,还要十分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提问技巧,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学生心中常怀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展开以下探讨。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上课“满堂灌”,不提出问题;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有的提问主要针对优秀生,学困生回答的较少,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提问后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提问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提出的问题或是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等,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哪些情况,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
2、联系实际,问题要贴近现实生活
教师在问题的设定上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将问题生活化,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可以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3、课堂提问难度设置要适中
教师对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要“吃透”,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如果提出问题太浅或缺乏启发性,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如果提出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抑制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化难为易。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有较大的引伸余地,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问题设定要突出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关键知识点、思维转折难点上设置问题。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识,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问:“你站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竖直向上跳起,当你落下时,是落在原地,还是落在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人朝上跳起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人还将保持随汽车一起做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
5、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提出问题是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所以问题设定要具有启发性,通过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要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有启发性的设问就是让学生不断地生成问题,活跃思维。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立刻生成第二个问题,这就要求问题设计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有很好的诱导性,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如教学“机械波的传播”,比较质点振动的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系列问题:“把长度为2km的长杆在1s内水平移动距离1m,那么长杆运动的速度大小是多少?长杆运动的这个运动形式传播的距离是多少?传播速度大小是多少?”这样就把复杂的波动问题用学生易感知的长杆运动代替,让学生既感到新奇又受到启发。
结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将提问合理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启宇.对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2] 孙振国.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 学周刊.2012,(12)
[3] 杜爱慧. 学生有效提问的特征及策略分析——以物理课堂教学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2013,(10).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明桷提问的作用、原则等理论问题,还要十分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提问技巧,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学生心中常怀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展开以下探讨。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上课“满堂灌”,不提出问题;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有的提问主要针对优秀生,学困生回答的较少,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提问后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提问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提出的问题或是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等,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哪些情况,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
2、联系实际,问题要贴近现实生活
教师在问题的设定上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将问题生活化,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可以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3、课堂提问难度设置要适中
教师对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要“吃透”,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如果提出问题太浅或缺乏启发性,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如果提出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抑制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化难为易。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有较大的引伸余地,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问题设定要突出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关键知识点、思维转折难点上设置问题。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识,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问:“你站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竖直向上跳起,当你落下时,是落在原地,还是落在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人朝上跳起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人还将保持随汽车一起做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
5、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提出问题是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所以问题设定要具有启发性,通过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要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有启发性的设问就是让学生不断地生成问题,活跃思维。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立刻生成第二个问题,这就要求问题设计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有很好的诱导性,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如教学“机械波的传播”,比较质点振动的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系列问题:“把长度为2km的长杆在1s内水平移动距离1m,那么长杆运动的速度大小是多少?长杆运动的这个运动形式传播的距离是多少?传播速度大小是多少?”这样就把复杂的波动问题用学生易感知的长杆运动代替,让学生既感到新奇又受到启发。
结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将提问合理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启宇.对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2] 孙振国.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 学周刊.2012,(12)
[3] 杜爱慧. 学生有效提问的特征及策略分析——以物理课堂教学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