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对优化学困生作业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陈红霞
【机构】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之外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通过作业来巩固并掌握。也就是说,作业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能力,成长进步的有效手段。在任何一个班级也会出现学生学习不均衡的现象,对于学困生来说,作业的完成质量较差是普遍存在的情况。本文针对教学中学困生不良作业习惯进行剖析,就如何培养学困生良好作业习惯,优化学困生作业质量展开探讨。
关键词:学困生;作业习惯;思考培养;
对于学困生来说,及时完成作业,并且能做到规范工整,要有一个过程,要靠长期的锻炼和积累,养成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效而得法的指导与引导和严格要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严要求,认真地检查督促,切不可听之任之。本文就优化学困生作业展开以下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学生作业的重要性
1.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对于巩固和消化新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2.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困生作业出现的问题
1.作业态度很随便,字迹潦草,涂改现象严重。
2.学困生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做作业。
3.交上来的作业经常偷工减料,残全不全。
4.抄袭情况严重,常常出现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的情况。
5.各种理由不叫作业,编造各种理由来蒙骗老师。
三、对学困生不良好作业习惯的思考
1.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差,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根本不会做。受学生智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影响,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2、学困生往往对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有很大原因是态度随意,对作业根本不重视,作业做到哪里算哪里。
3.天性爱玩,不能约束自己,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常开小差,作业一多根本无法按时完成。
4.学困生不爱动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没有信心,抄袭别人作业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5.家庭缺乏应有的监督,学困生的父母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听之任之,导致孩子学习不努力,作业无所谓。
6.教师布置作业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困生望而生畏,激不起作业兴趣。
7.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够人性化,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作业评价机械,只注重对错,而无视学困生的作业态度和进步,导致学困生作业积极性不高。
四、优化学困生作业的实践措施
(一)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老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中做到对好学生不偏爱,对学困生不歧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多的与学困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困生敞开心扉,找到不做作业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做作业的意义教育,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心、耐心,而不要一味的责怪批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适度降低学困生作业难度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学困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首先要降低学困生的作业难度,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只要求他们完成每课的基础性练习,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在作业时间上也尽量宽限,比如一些需要背诵的单词或者短语,要尽量多留给他们一些时间。这样,保证了学困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三)作业批改要人性化
对学困生作业的批改要注重人性化,做到因材施教。不讽刺挖苦,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虎的学生,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样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一对一地进行个性化批改、辅导,帮助学困生逐渐积累作业经验,逐步掌握作业的技能技巧。不能只用对错来进行简单的评价,要注重他们作者中的细节问题,并给出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和建议,还要注意发现困难生的思维火花和作业进步,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对作业的积极性。
(四)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策略来养成或巩固学生的行为。比如,学生作业速度慢,就需要老师根据作业量提出一定的时间限制,如半个小时完成,并且告诉孩子完成作业之后的时间归自己支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和紧迫意识,相当于制订一个预期目标,能够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果孩子作业遗漏、丢三落四或不能如期完成,就帮助他们设计一张作业自查表格,栏目可以有布置时间、作业数量、完成时间和检查结果等,相当于一张备忘录,让孩子自己进行统计或自我监督,连续一周表现良好就给予适当肯定或鼓励。如果孩子做作业精力不集中,就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注意力上,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完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困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困生的作业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五)调动家长的力量,协助学困生完成作业
学困生不良作业习惯的形成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家庭因素也是重要的一面,教师和学生家长都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家长经常互相联系,互相交流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指导家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作业检查方法,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关注孩子的学习,为孩子的发展尽到应尽的责任。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作业情况出现的问题和家长反映的情况,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给学生家长提供有效的建议,共同帮助学生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从而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困生作业出现的问题可能都不一样,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用心去关心他们,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一定能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优化学困生的作业质量。
本文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省级立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号为:GS[2014]GHB0140
关键词:学困生;作业习惯;思考培养;
对于学困生来说,及时完成作业,并且能做到规范工整,要有一个过程,要靠长期的锻炼和积累,养成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效而得法的指导与引导和严格要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严要求,认真地检查督促,切不可听之任之。本文就优化学困生作业展开以下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学生作业的重要性
1.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对于巩固和消化新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2.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困生作业出现的问题
1.作业态度很随便,字迹潦草,涂改现象严重。
2.学困生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做作业。
3.交上来的作业经常偷工减料,残全不全。
4.抄袭情况严重,常常出现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的情况。
5.各种理由不叫作业,编造各种理由来蒙骗老师。
三、对学困生不良好作业习惯的思考
1.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差,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根本不会做。受学生智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影响,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2、学困生往往对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有很大原因是态度随意,对作业根本不重视,作业做到哪里算哪里。
3.天性爱玩,不能约束自己,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常开小差,作业一多根本无法按时完成。
4.学困生不爱动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没有信心,抄袭别人作业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5.家庭缺乏应有的监督,学困生的父母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听之任之,导致孩子学习不努力,作业无所谓。
6.教师布置作业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困生望而生畏,激不起作业兴趣。
7.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够人性化,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作业评价机械,只注重对错,而无视学困生的作业态度和进步,导致学困生作业积极性不高。
四、优化学困生作业的实践措施
(一)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老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中做到对好学生不偏爱,对学困生不歧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多的与学困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困生敞开心扉,找到不做作业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做作业的意义教育,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心、耐心,而不要一味的责怪批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适度降低学困生作业难度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学困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首先要降低学困生的作业难度,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只要求他们完成每课的基础性练习,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在作业时间上也尽量宽限,比如一些需要背诵的单词或者短语,要尽量多留给他们一些时间。这样,保证了学困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三)作业批改要人性化
对学困生作业的批改要注重人性化,做到因材施教。不讽刺挖苦,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虎的学生,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样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一对一地进行个性化批改、辅导,帮助学困生逐渐积累作业经验,逐步掌握作业的技能技巧。不能只用对错来进行简单的评价,要注重他们作者中的细节问题,并给出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和建议,还要注意发现困难生的思维火花和作业进步,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对作业的积极性。
(四)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策略来养成或巩固学生的行为。比如,学生作业速度慢,就需要老师根据作业量提出一定的时间限制,如半个小时完成,并且告诉孩子完成作业之后的时间归自己支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和紧迫意识,相当于制订一个预期目标,能够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果孩子作业遗漏、丢三落四或不能如期完成,就帮助他们设计一张作业自查表格,栏目可以有布置时间、作业数量、完成时间和检查结果等,相当于一张备忘录,让孩子自己进行统计或自我监督,连续一周表现良好就给予适当肯定或鼓励。如果孩子做作业精力不集中,就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注意力上,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完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困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困生的作业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五)调动家长的力量,协助学困生完成作业
学困生不良作业习惯的形成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家庭因素也是重要的一面,教师和学生家长都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家长经常互相联系,互相交流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指导家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作业检查方法,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关注孩子的学习,为孩子的发展尽到应尽的责任。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作业情况出现的问题和家长反映的情况,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给学生家长提供有效的建议,共同帮助学生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从而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困生作业出现的问题可能都不一样,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用心去关心他们,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一定能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优化学困生的作业质量。
本文为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省级立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号为:GS[2014]GHB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