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作者】 翁艳民

【机构】 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已牢记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积极的参与可以使其愿意去认识数学,主动去思考数学,变乏味为兴趣,构建良好的数学课堂环境。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要创设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事实证明,人只有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才会乐于参与,而且积极性很高,并争取成功。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无论在什么环节都应采取一定的形式,创设一定的情景,努力去激发他们的兴趣。
  1、以游戏、动画故事、猜谜语、设置悬念、结合生活实际等引入新课。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可以通过"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又在黑板上出示这样一组分数1/2、2/4、4/8、8/16,让学生通过约分或通分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通过比较、观察、讨论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眼看、耳听、手动、脑想,使他们用多种感观投入学习。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课前指导学生分组准备3个圆,并且按老师的要求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圆的几次拼等方式探索圆的面积,从而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采用竞赛、板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直观、灵活、生动的电教手段,拓宽练习的面,丰富练习的形式,缩短练习之间的时间差,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情景,让学生的感官都积极动起来。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他们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二、创设质疑平台,让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学服务的。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质疑问题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强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有意识让学生计算7除以3,58.6除以11,学生在计算时发现总是除不尽,而且商的各位上的数字总是不断重复出现,于是心里充满了好奇疑问。这时候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心中的疑问。如有的说为什么这两道题总是除不尽,为什么商当中总有重复出现的数字。教师指出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疑问,给循环小数下定义。学生在如此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其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创设质疑平台,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课件中出现一个长方形,标出长和宽的长度,让学生口算长方形的面积。再把这个长方形逐渐拉斜,再拉斜,让学生猜测拉斜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每个小组拿出平行四边形纸板,先小组讨论,再动手剪拼。学生上台演示剪拼过程,并说出理由。
  3、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发现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联系,推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认识字母公式。
通过这样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合作交流、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总之,新课程下的教学实质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