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张开善睐明眸 掀起笔底波澜——初中与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训练之若干尝试

【作者】 王资昌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店头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鲁迅在谈到"创作要怎样才会好"时提出了八条规则,第一条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又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中学生作文也一样,也要"多看看",多观察。无不说明了观察之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我认为理所当然的是,教师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培养观察力,为写作打下基础。现时段,我们提出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语文即是生活。我们要引导、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感知生活的丰富多彩,使语文的学习在"愉悦中进行",是学生的写作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如何观察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起到应有的作用呢?这就要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观察训练。我个人认为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深入观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从相互对比中观察
  观察对象的特点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通过比较可以抓住个性特征。俗语云"课文即是例子"。于是我就以课文为抓手,引导学生观察。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中,作者对春风、春草、春花、春雨、春人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正是作者留心生活,用心"观察"的结果。我就顺势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中去观察,去看看现实中春风、春草、春花、春雨、春人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进行对比,进而准确把握初春的特征。同样的道理,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景物自有其特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个中趣味均需在观察中找出个所以然来,单凭红口白牙是咧咧不清的!
  (2)从事物常态中观察
  事物的特点不是偶发的,往往是经常表现出来的。比如写景,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不同,初春的小草是嫩绿色的、桃花是粉红的、杏花是粉白的、梨花是雪白的…….只有抓住这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才能逼真地描绘出来。只有长期观察才能了解各自的特点。就像朱自清先生的如下描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小草初露的姿态、异彩纷呈的各色花儿、蜂蝶的花间"舞""闹",若非用心观察,岂能如此?
  (3)从发展变化中观察
  哲学上讲,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就需要引导学生从变化中寻找到特点,这种训练的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把握。如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警官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就是这样表现的,需要我们在"善变"中把握它的"不变"。写景、观景尤为如此!再如叶绍翁诗《游园不值》有句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北宋诗人宋祁的《木兰花》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红杏?或许与平日多见的杏儿粉白的花色相较要有一番"细查"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令之景,通过"动态的观察"定会给人以无尽的乐趣。
  (4)运用多种形式观察
  观察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应当训练学生从事多种观察,以使他们观察的全面、细致、富有成效。观察的形式主要有:系统观察,主要是观察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带有连续性、系统性。如观察四季的变化,观察某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多侧面观察,这是一种横式观察。主要是以人物景的不同侧面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如观察一个物体可以从他的形状、颜色、构造等侧面去进行。变换角度变换场景的观察,这种观察的特点是观察的对象本身不变,只是从不同角度、场合去进行观察。例如观察校园的景色,可以在晴天、阴天、雨天去进行观察;观察一个建筑物,可以从仰视、平视、俯视的角度去观察;观察一条街道的景象,可以在早晨、中午、傍晚去观察。变换方式观察的价值在于把握事物在各个场景中的景象特点,观察形式远不止这些,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观察形式,争取获得丰富的观察材料和最佳的观察效果。
  (5)写观察日记,记录观察结果
  老舍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记下来,因为不知道有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生活经常积累,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是为了积累素材,提高观察力,把作文写好。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的观察过程进行指导外,还应当指导他们写观察日记。观察的多了,积累的材料多了,写起作文就有内容,就比较得心应手。就能写出真实的人、事、物、景、情,可以使作文水平有巨大的提高。正如一个学生所述的:"半年前,老师让我写观察日记,处于好奇,我便开始观察周围的生活了,在学校我观察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在汽车上,我观察司机、售票员以及乘客的特征;走在路上,我观察庄稼、野花,观察它们什么时候发芽开花以及长成后的形状和颜色--就连家里的几只鸡也成了我观察的对象。"此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为作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教会学生观察,使学生会思考会表达,不仅是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把作文教学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真正做到了"为事而作,为情而写""我手写我心"。因此我认为,教会学生写作,观察是入门的必由之路。
  我相信:羽花石之所以美丽,并不全是因为水的打击,更多的则是阳光的爱抚!让我们用爱引路,用心执教,用悉心为学生铺就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