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作者】 孙成伟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洙边镇新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已经被广大教师普遍认可和使用。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本人对情境教学进行积极探索,深切感受到情境教学能够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并获得一些初步的认识。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情境教学理论认为,情感与情景相伴,触景自然生情。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重组和改造,努力将教材知识引入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使情境成为学生知识跨越的"跳板",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性质尝试谈谈情境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效性运用。
1.合理利用多媒体,精心创设生动的视听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心理学家特瑞拉经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是通过听觉,83.5%是通过视觉。荀子也曾说:教学应以"闻见"为基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的重要性。教师应能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恰当地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多媒体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营造逼真的教学场景,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烘托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创设视听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我爱你,中国》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结合不同的主题播放了我国各地美丽旅游胜地、名山大川、各民族的文化习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进展等图片和视频,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配以优美的背景歌曲,使学生在观看图片、欣赏视频的同时,宛如身临其境,感悟颇深。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增进了热爱祖国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问题、现象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使问题从"问题情境"中产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决定着思维的方向。比如在《讲述春天的故事》教学中,先展示了海尔集团改革发展的资料: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海尔集团经过25年的创业,从亏空147万元发展到了年销售额达千亿元;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然后提出问题:海尔为什么要改革?这种改革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变?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情绪高涨,积极讨论探究,踊跃发言,深刻理解了我国为什么改革的道理,很自然的得出了结论: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生活同样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与活水,只有扎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常设置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的、有震撼力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情感融入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产生心灵共鸣,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答案,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学时,课前先让学生走进生活,调查大家的维权意识和对维权途径的了解,搜集有关的典型事例等,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学生会从生活到课堂,踊跃发言:走进商场后,自己是怎样挑选和购买商品的?是否享受到了上帝般的待遇?有没有遇到过与经营者发生争议或被侵权的事?消费者怎样维权?有何建议?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感悟法律的尊严、消费者权利的神圣,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积极参与生活的能力。这比起老师独角戏的说教,更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创设表演情境,注重学生心理体验
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知过程,认知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学生认知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对学生问题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克服这一难题,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可以采取小品、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情感,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感谢对手》时设置小组辩论:一方认为合作更重要,另一方认为竞争更重要。通过激烈辩论,达成共识,加深了对"合作--竞争--双赢"的认识。在《奋斗成就未来》教学中设置情境辩论:今天,我国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提倡艰苦奋斗是否过时了?这种讨论、争辩,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同时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
总之,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案例问题、漫画、故事、表演、活动等途径对情景创设做了大胆地探索,在导入新课、指导学习、探究与实践等教学环节中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有效地运用。除此之外,语言、音影、实物、挂图、辩论、诗词佳句等也都不失为情境创设的好途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积累,以寻找到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最适用的情境,让学生"入境、晓理、动情",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情境教学理论认为,情感与情景相伴,触景自然生情。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重组和改造,努力将教材知识引入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使情境成为学生知识跨越的"跳板",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性质尝试谈谈情境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效性运用。
1.合理利用多媒体,精心创设生动的视听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心理学家特瑞拉经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是通过听觉,83.5%是通过视觉。荀子也曾说:教学应以"闻见"为基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的重要性。教师应能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恰当地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多媒体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营造逼真的教学场景,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烘托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创设视听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我爱你,中国》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结合不同的主题播放了我国各地美丽旅游胜地、名山大川、各民族的文化习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进展等图片和视频,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配以优美的背景歌曲,使学生在观看图片、欣赏视频的同时,宛如身临其境,感悟颇深。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增进了热爱祖国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问题、现象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使问题从"问题情境"中产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决定着思维的方向。比如在《讲述春天的故事》教学中,先展示了海尔集团改革发展的资料: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海尔集团经过25年的创业,从亏空147万元发展到了年销售额达千亿元;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然后提出问题:海尔为什么要改革?这种改革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变?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情绪高涨,积极讨论探究,踊跃发言,深刻理解了我国为什么改革的道理,很自然的得出了结论: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生活同样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与活水,只有扎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常设置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的、有震撼力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情感融入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产生心灵共鸣,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答案,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学时,课前先让学生走进生活,调查大家的维权意识和对维权途径的了解,搜集有关的典型事例等,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学生会从生活到课堂,踊跃发言:走进商场后,自己是怎样挑选和购买商品的?是否享受到了上帝般的待遇?有没有遇到过与经营者发生争议或被侵权的事?消费者怎样维权?有何建议?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感悟法律的尊严、消费者权利的神圣,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积极参与生活的能力。这比起老师独角戏的说教,更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创设表演情境,注重学生心理体验
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知过程,认知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学生认知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对学生问题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克服这一难题,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可以采取小品、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情感,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感谢对手》时设置小组辩论:一方认为合作更重要,另一方认为竞争更重要。通过激烈辩论,达成共识,加深了对"合作--竞争--双赢"的认识。在《奋斗成就未来》教学中设置情境辩论:今天,我国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提倡艰苦奋斗是否过时了?这种讨论、争辩,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同时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
总之,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案例问题、漫画、故事、表演、活动等途径对情景创设做了大胆地探索,在导入新课、指导学习、探究与实践等教学环节中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有效地运用。除此之外,语言、音影、实物、挂图、辩论、诗词佳句等也都不失为情境创设的好途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积累,以寻找到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最适用的情境,让学生"入境、晓理、动情",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