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科学的评价是学生迈向成功的阶梯

【作者】 卞红花

【机构】 博湖县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该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在《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現你,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如果完全按照这一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那么许多教师的一个疑问就是,教学中是否只能表扬,只能给学生鼓励,而不能批评呢?表扬和批评相比,哪一类评价所产生的效果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一些呢?也就是说,在教育指导过程中,应该注意多采用哪一类的评价为好呢?一般来说,正面评价,能使学生肯定自己,学习干劲高,情绪稳定,学生对评价者产生好感,出现朝着更大目标前进的倾向;反之,学生受到批评或得到不好的评价,就会否定自己,产生自卑感,学习干劲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对评价者产生厌恶感,转向更为容易实现的目标的倾向性格的不同,有的适于表扬鼓励,有的适于批评责备。因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都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这些年来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但是,如果由此得出任何情况下都是表扬为佳的结论,那就要犯大错误。不管表扬还是批评都是对学生的激励,因指导目的、环境以及学生气质、的尝试。下面就是我进行尝试后的一点心得。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评价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该能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使之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去年我所任教的班里有个学生叫黄xx,他的语文成绩十分不理想,刚开始我总认为他是智商太低,太懒惰,每次我都是用十分严厉的态度批评他,一味指责他的缺点,结果适得其反,后来我就静下心来慢慢地鼓励他,抽时间把当天不会的再给他补一补,发现有一点进步时立刻表扬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斥责他,结果他的语文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挖掘潜能,分阶段小结评价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新学期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每周一小结,每周一总结”的活动,每周小结的内容是本周我得了几朵小红花,与上周相比,我多得了几个;月总结时,我设立了两种奖项,一种是小红花个数最多的孩子得到奖励;一种是一周比一周进步,小红花个数在不断增加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这无异于在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挂着一个“苹果”,为了尝到“苹果”的香甜,谁也不敢懈怠,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充满信心,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学习好的孩子也常常会有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松动,就会被别人超越,因此,孩子之间形成互相竞争,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心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三、允许学生失败,倡导“再来一次,我能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强调考试也是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考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得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吸取教训迎头赶上。因此,每次本班语文单元考试后,如果有一些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我允许这些孩子复习后重新考过,满意哪次成绩就把哪次考卷带回去给家长见面。孩子为了能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总能主动认真地复习,通过复习,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既让孩子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又满足了孩子家长的需求,一举多得。这不是比家长看到孩子差的成绩而大发雷霆,训斥一番,效果更好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四、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个学生读完《纸船和风筝》中的一个段落后,我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
  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从而取得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成功。
  五、将表扬与批评有机结合,正确、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把评价与学生动机和个性的养成联系起来考虑,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通过外在评价,学生得到满足或受到阻遏的动机中,学生最主要的是希望得到周围承认,不愿被忽视或想完成什么以显示自己的价值。正面评价能使学生的这些动机得到满足,增强自尊心,唤起新的承认动机和成就动机,但容易养成自以为是,自我满足的习惯以及可能培养出缺乏合作精神的“唯我独秀”的性格。得到反面评价时,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动摇。自我否定的倾向增加,产生没取得好成绩的失意心理,唤起自我保护和回避屈辱的欲望,但这种欲望也可能会以“今后看我的……”或者“下次见…”等形式,表现得(下转第32页)(上接第72页)比以前更加强烈,学生更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出负责任、能忍受挫折的性格和品质。在使用表扬或批评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第一要义。
  表扬和批评学生,要注意方法,首先,表扬要合理,有针对性。任何表扬和批评都应当让学生感到是有理有据的,表扬是对学生努力和能力的肯定,批评是充满感情的希望。批评的过与不及都有损学生的学习动机。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1)及时处理错误;(2)要注意对事不对人;(3)要注意选择恰当的用语;(4)选择适当的场合;(5)注意适当的批评时间;只有教师将表扬和批评有机而巧妙地结合起来,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要珍惜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要学”、“我会学”的成功体验。教育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为了“改进”和“提高”。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而评价工具的科学使用,最能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工具,在创设“成功”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