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课内外沟通 拓展阅读

【作者】 杜江萍

【机构】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益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虽有赖于多种因素,但学生课内、外沟通拓展阅读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因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上狠下功夫,以提高阅读质量,拓展思维空间。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唤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因人而异推荐读物。在课内外沟通拓展阅读中,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才能唤起读书的兴致。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读物,童话、儿歌、故事、散文、优秀的小说等都能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展的渠道,使学生能将课外阅读长期坚持下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读书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故事会、辩论会、新闻发布会、演讲会、朗诵会;举办剪报、集报、手抄报、办刊展览等读书展示活动,使之在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这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张之洞曾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在课内、外沟通、拓展的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展阅读渠道。课内主要抓根固本,课外大量阅读,结合教材内容配套拓宽,延伸课外读物,利用阅读课重点推荐部分篇目,即“学一篇带多篇。”以教材为凭借,由点及面,向课后延伸,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如在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向学生推荐了《周恩来》;学了《猴王出世》后,向学生推荐了《西游记》。
  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各种阅读材料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少儿报刊时,可采用浏览的方式;如果在描写类文章可采用朗读的方式;如果是写人记事类文章可以采用细读品悟的方式阅读。
  三、注重习惯培养,让学生爱读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训练,在进行读、写训练的过程中总结了两条规律:“一是必须讲求方法。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二是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终身受益的习惯。因为阅读和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养成行为,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的,还是不济于事的。” 
  养成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每天自由阅读半小时,每周布置两次阅读家庭作业。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学生课内、外沟通拓展阅读时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好习惯。
  养成小组定期交流的习惯。读书小组每周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一次课内外阅读交流,交流自己课内外阅读的内容、摘抄及感受,组长做好记载和汇报的准备。教师利用晨会及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或阅读做得好的同学在班上交流经验,以促使课内、外沟通拓展阅读的持久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