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制约农村孩子发展的因素

【作者】 张艳群

【机构】 博湖县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为千百万农村儿童走进校园接受正规、全面的教育创造了便利条件。望着孩子们欢欣雀跃的走进校门我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也产生了一丝丝忧虑。我是一名在农村最基层从教二十余年的教师,亲身经历了一届又一届孩子接受教育,变化发展的过程,同事我也发觉,农村孩子在求学、成长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在制约着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它使许多优秀的农村孩子从小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特长得不到发挥,内在的潜能得不到开发,素质得不到提高,在求学路上半途而废,真是可惜。
  一、陈旧的教育观念限制了农村孩子的发展。
  1、教师观念陈旧影响了孩子们。现在全社会的人都在高喊素质教育,要让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要让孩子们提高能力,健康发展。可是,在农村,真正实行起来确变了味,从上到下满脑子关心的是学生的考分,因为有了高分数就有了荣誉,晋级、评定职称就有了先机。为此,各位老师们都加班加点,想办法强迫孩子做各种习题,搞得自己疲惫不堪,从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国家规定,学校要做到保质保量的上好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的各科教学。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对主课、副课分得是特别清,在凭死的教学中看中的只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必考科目,争着抢着占着去上。哪些非考科目呢?能不上就不上,就是上了也是应付,至于完没完成教学任务,孩子们掌握多少很少有人过问。长此下去,受害最深的是那些孩子们,掌握的知识面太窄,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就业买下了隐患。
  2、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是制约孩子发展的又一个不利因素。在课余时间我也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发现他们都存在一个共同观点:借口自己文化水平低、农活忙把孩子一任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找老师,在学校调皮、惹事了找老师,完不成家庭作业了找老师。举一个例子:在我们四(1)班有一位男孩调皮任性,对学习缺乏兴趣,每天的课堂作业在老师、同学的监督下还能勉强完成.家庭作业呢?在家欺骗、对付家长,在校欺骗老师,私下里威胁同伴帮着做。老师打电话与家长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们除了对孩子打骂一通还是那句话,自己管不了,孩子也不听自己的,还是交给老师放心,要求老师平时对孩子多关心,多教育。但是家长们在向老师提出要求时没有意识到,老师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教育引导孩子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学校教育、神会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做家长的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与各方面多沟通、多交流、多合作,孩子们在求学路上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就会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二、农村师资力量不足也是限制孩子发展的不利因素。
  近年来国家从硬件设施到师资等方面逐步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发展投入的力度,一座座崭新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一批批新人不间断的融入教师队伍,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从具体来看,师资队伍还是不足,满足不了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
  和城市相比,农村交通不便,条件艰苦,造成教师流动性较大。国家的教育投入逐年在增加,每年都有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各个学校,但艰苦的条件留不住他们,多则五年,少则三年,教师就要换上一轮。班级换老师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班级一学期都要换两位老师,这无形中对学生带来了伤害。学生和家长最怕学期中换老师,因为每位老师课堂教学方法、授课艺术是不同的,对学生来说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对老师来说也要有一个过程适应学生。如此一来,师生双方都在不断的调整心态,不断的互相适应中,教学质量如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能提高?
  总体上看。学校老师的确不少,细细去算一算,除了能胜任语文、数学学科教学的老师外,能胜任其他学科教学的,经验丰富的教师特别奇缺,一座拥有六、七百名学生、二十几个教学班的学校担任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教师就那么两三位,且都是兼职,而且他们的专业素质都不是很高,缺乏比较系统的进修、培训,导致对课程了解不深,认识不足,进行课堂实践的机会又少,这就造成了音乐、美术等课程难以全面展开,实施不利的局面。接受各门课程的学习,得到全面发展是孩子的权利,保证孩子能上好每节课是教师的义务。每个星期能上一节音乐、美术课对孩子来说是奢望,是精神上的放松,是享受,是快乐。我们不要求每个孩子都学得那么精通,不要求他们都成为音乐人、画家,但起码要学会教学上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农村师资不足,教师知识结构不均衡现象不知还要持续多久。
  除此之外,教师待遇低,高素质人才不断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民融入城市建设队伍,早晨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进入寻常百姓家…种种社会大环境或多或少的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帮助农村孩子走进课堂,能像城里孩子那样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已刻不容缓。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一方面,国家还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待遇。另一方面,社会各阶层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要端正态度,给予大力扶持。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农村教育现状才能得到改善,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才能少走弯路,才能多一份成功的几率。